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怠速控制的目的和主体思路 | 第11-14页 |
·怠速控制的目的 | 第11-12页 |
·怠速控制的主体思路 | 第12-14页 |
·汽油机怠速控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汽油机怠速工况分析 | 第17-30页 |
·汽油机怠速控制系统结构 | 第17-19页 |
·电子节气门控制分析 | 第19-21页 |
·加速踏板模块 | 第19-20页 |
·电子节气门 | 第20页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 第20-21页 |
·气缸进气分析 | 第21-23页 |
·空气流量传感器 | 第22-23页 |
·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 | 第23页 |
·曲轴位置和发动机转速分析 | 第23-25页 |
·曲轴位置的信号调节 | 第24页 |
·曲轴位置计算 | 第24页 |
·段时间和发动机转速的计算 | 第24-25页 |
·汽油机怠速系统主要传感器 | 第25-27页 |
·汽油机怠速系统主要执行器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汽油机怠速模型辨识 | 第30-39页 |
·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 | 第30-32页 |
·ARMAX 模型介绍 | 第30-31页 |
·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 | 第31-32页 |
·汽油机怠速模型辨识 | 第32-35页 |
·汽油机怠速工况辨识模型验证 | 第35-37页 |
·汽油机怠速模型状态方程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汽油机怠速无静差跟踪控制系统设计 | 第39-50页 |
·内模控制及无静差跟踪控制 | 第39-41页 |
·内模控制 | 第39-40页 |
·无静差跟踪控制器 | 第40-41页 |
·基于最优控制的无静差跟踪控制系统极点配置改进方法 | 第41-45页 |
·传统无静差跟踪控制系统极点配置方法 | 第41-43页 |
·基于最优控制的无静差跟踪控制系统极点配置方法 | 第43-45页 |
·怠速无静差控制系统设计 | 第45-49页 |
·怠速无静差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描述 | 第45-46页 |
·基于极点配置法的控制器参数确定 | 第46-48页 |
·状态观测器设计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汽油机怠速控制系统仿真 | 第50-58页 |
·汽油机怠速控制系统仿真结构介绍 | 第50-52页 |
·怠速无静差跟踪控制系统动静态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突加负载时怠速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第53页 |
·突减负载时怠速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负载逐渐减小时怠速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怠速无静差跟踪控制系统鲁棒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汽油机最大功率变化时怠速系统性能分析 | 第55-56页 |
·汽油机最大功率时转速变化时怠速系统性能分析 | 第56页 |
·汽油机最大转速变化时怠速系统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B 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 MATLAB 程序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