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40页 |
·自由射流结构及其发展过程 | 第14-17页 |
·增强射流掺混的方法 | 第17-21页 |
·破坏大尺度相干结构的有序性 | 第17-19页 |
·施加相干频率扰动 | 第19-21页 |
·增强射流剪切应力 | 第21页 |
·波瓣混合器 | 第21-31页 |
·机理研究 | 第23-29页 |
·波瓣几何的优化过程 | 第29-31页 |
·波瓣在减噪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31页 |
·温度及可压缩性影响 | 第31-35页 |
·温度影响 | 第32-33页 |
·可压缩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进口气流预旋的影响 | 第35-37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37-40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40-67页 |
·同心双环流风洞 | 第40-41页 |
·实验段 | 第41-45页 |
·湍流网格 | 第42-43页 |
·环形叶栅 | 第43-44页 |
·波瓣式混合管 | 第44-45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45-50页 |
·压力采集系统 | 第45-47页 |
·热线数据采集系统 | 第47-49页 |
·坐标架 | 第49-50页 |
·仪器 | 第50-52页 |
·数字气压计 | 第50页 |
·温度计 | 第50页 |
·恒温热线风速仪 | 第50-52页 |
·七孔探针的标定方法 | 第52-55页 |
·标定实验台 | 第52-55页 |
·标定方法 | 第55页 |
·表面油流显示技术 | 第55-56页 |
·风洞测量技术 | 第56-60页 |
·风洞的调整 | 第56-57页 |
·风洞的流场品质 | 第57-59页 |
·测点选择 | 第59-60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0-65页 |
·测量及掺混总压损失 | 第60-63页 |
·流向涡量 | 第63-64页 |
·流向环量 | 第64页 |
·推力系数 | 第64-65页 |
·掺混指数 | 第65页 |
·误差分析 | 第65-67页 |
第三章 波瓣下游射流掺混流场的数值分析 | 第67-79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67-70页 |
·计算域的选取 | 第67-68页 |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68页 |
·计算网格的划分 | 第68-69页 |
·湍流模型简介 | 第69-70页 |
·计算网格对数值模拟精度的影响 | 第70-72页 |
·不同湍流模型对数值模拟精度的影响 | 第72-77页 |
·主要结论 | 第77-79页 |
第四章 不同来流条件下波瓣射流掺混的机理分析 | 第79-106页 |
·基准工况 | 第79-86页 |
·流向涡的形成机理 | 第79-81页 |
·波瓣射流掺混过程分析 | 第81-82页 |
·波瓣涡动力学过程分析 | 第82-85页 |
·波瓣射流掺混特性 | 第85-86页 |
·环形叶栅尾迹的影响 | 第86-91页 |
·叶栅尾迹作用下波瓣射流掺混过程 | 第86-88页 |
·尾迹对波瓣射流涡系结构的影响 | 第88-91页 |
·叶栅尾迹对波瓣射流掺混特性的影响 | 第91页 |
·进口预旋对波瓣射流掺混的影响 | 第91-102页 |
·不同进口预旋条件下的波瓣射流掺混过程 | 第91-96页 |
·进口预旋对波瓣射流涡系结构的影响 | 第96-101页 |
·进口预旋对波瓣射流掺混性能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掺混长度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五章 切凹扇形处理对波瓣射流掺混机理的影响 | 第106-136页 |
·切凹扇形处理对波瓣射流掺混的影响机制 | 第106-113页 |
·凹扇形缺口对射流掺混的影响 | 第106-110页 |
·凹扇形缺口对波瓣射流涡系结构演变的作用机理 | 第110-112页 |
·切凹扇形处理对波瓣射流掺混性能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叶栅尾迹作用下切凹扇形处理对波瓣射流掺混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尾迹作用下切凹扇形波瓣射流的掺混过程 | 第113-116页 |
·尾迹作用下切凹扇形波瓣射流涡系结构的演变 | 第116-117页 |
·尾迹作用下切凹扇形处理对波瓣射流掺混性能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进口预旋条件下切凹扇形处理对波瓣射流掺混的影响 | 第118-132页 |
·不同预旋条件下切凹扇形波瓣的射流掺混 | 第118-125页 |
·进口预旋对切凹扇形波瓣射流涡系结构演变的影响 | 第125-130页 |
·进口预旋对切凹扇形波瓣气动性能的影响 | 第130-132页 |
·掺混管长度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36-14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6-138页 |
·展望 | 第138-140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4页 |
附录A:七孔探针的标定 | 第154-168页 |
附录B:数值计算进口边界条件 | 第168-171页 |
附录C:30°进口预旋条件下常规波瓣下游流场数值计算结果 | 第171-173页 |
已发表的文章 | 第173-174页 |
致谢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