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本文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8-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物流企业与物流人才 | 第9-10页 |
·物流企业 | 第9页 |
·物流人才 | 第9-10页 |
·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23页 |
·关于人才流失的相关理论模型 | 第13-17页 |
·马奇和西蒙模型 | 第13-14页 |
·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 第14-15页 |
·Price的Mueller(2000)模型 | 第15-17页 |
·相关激励理论综述 | 第17-22页 |
·激励的概念 | 第18-19页 |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9页 |
·双因素理论 | 第19-20页 |
·公平理论 | 第20页 |
·期望理论 | 第20-21页 |
·成就动机理论 | 第21-22页 |
·上述基本理论的综述 | 第22-23页 |
3 物流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 第23-29页 |
·影响人才流失的一般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 第23-24页 |
·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 第24页 |
·收入水平的影响 | 第24-25页 |
·分配公平性的影响 | 第25页 |
·企业文化的影响 | 第25页 |
·物流企业人才流失原因的特定分析 | 第25-29页 |
·从行业环境角度分析 | 第25-26页 |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陷 | 第26-27页 |
·外资企业扩张加剧 | 第27页 |
·并购行为增多带来企业文化不兼容 | 第27-29页 |
4 实证研究—ARIP公司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 第29-50页 |
·ARIP公司概况 | 第29页 |
·ARIP公司人力资源构成情况 | 第29-31页 |
·人员结构 | 第29-30页 |
·现有人员学历结构 | 第30页 |
·现有人员年龄结构 | 第30-31页 |
·ARIP公司人才流失现状 | 第31页 |
·ARIP公司人才流失原因调查及分析 | 第31-41页 |
·离职员工分析 | 第32-33页 |
·离职访谈的必要性 | 第32页 |
·离职访谈的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在职员工满意度分析 | 第33-38页 |
·调查情况概述 | 第34页 |
·调查数据统计 | 第34-35页 |
·总体满意度分析 | 第35-36页 |
·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 第36-37页 |
·相关问题交叉分析 | 第37-38页 |
·公司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 第38-41页 |
·缺乏科学的用人机制 | 第38-39页 |
·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39-40页 |
·不注重员工的教育培训 | 第40页 |
·未能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 | 第40页 |
·缺乏明确而良好的前景 | 第40-41页 |
·工作环境艰苦 | 第41页 |
·工作缺乏挑战性 | 第41页 |
·ARIP公司防止人员流失的对策 | 第41-50页 |
·已有人才保留策略研究启示 | 第41-43页 |
·ARIP公司人才保留策略体系构建 | 第43-50页 |
·树立正确的招聘理念 | 第43-44页 |
·大力提高薪酬待遇,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 第44-46页 |
·建立绩效与回报紧密挂钩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分配的公平性 | 第46页 |
·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 第46-47页 |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 | 第47-48页 |
·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 第48页 |
·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 第48-49页 |
·非激励角度的人才保留预防措施 | 第49-50页 |
5 结束语 | 第50-52页 |
·结论与借鉴意义 | 第50页 |
·局限性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