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师与学生状况论文--教师状况论文

台湾师资培育变革与当时社会背景之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緒論第13-24页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第13-15页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第15-18页
 第三節 文獻綜述第18-22页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界定第22-24页
第二章 1949 年前台灣的師資培育制度第24-30页
 第一節 日據時期前第24页
 第二節 日據時期( 1895—1945 )第24-27页
 第三節 台灣光復初期的師範教育(1945-1949)第27-30页
第三章 社會變遷時期的師資培育制度(1949-1987)第30-59页
 第一節 扎根茁壯的經濟起飛第30-40页
  壹、經濟重建期(1945-1952 年):農工生產及交通運輸的復舊第30-31页
  貳、進口替代時期(1953 至1961 年) :經濟起飛前的準備階段第31-33页
  參、出口擴張時期(1961 至1972 年):經濟起飛階段第33-35页
  肆、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1973 至1979 年):能源危機階段第35-37页
  伍、發展策略性工業期(1980 至1987 年):台灣產業外移第37-40页
 第二節 沈穩轉型的社會型態第40-46页
  壹、社會轉型的現象第40-45页
  貳、此期社會背景對師資培育制度的影響第45-46页
 第三節 文化的再生與新生第46-53页
  壹、中華文化的再生第46-49页
  貳、中華文化的新生第49-51页
  參、此期文化背景對師資培訓制度的影響第51-53页
 第四節 台灣光復後的師資培育第53-59页
  壹、1949 年後的師範教育(1949-1979)第53-54页
  貳、《師範教育法》時期(1979~1994)第54-59页
第四章 多元開放時期的師資培育制度(1987-1994)第59-83页
 第一節 經濟發展的困境與突破第59-63页
  壹、此期的經濟措施第59-62页
  貳、此期師資培育制度的發展第62-63页
 第二節 競爭開放的社會演變第63-66页
  壹、競爭開放的社會演變第63-65页
  貳、此期社會背景對師資培育制度的影響第65-66页
 第三節 大眾文化的蛻變第66-72页
  壹、蛻變的新貌與困境第66-71页
  貳、此期文化背景對師資培育制度的影響第71-72页
 第四節 台灣師範院校的危機與轉型第72-83页
  壹、前言第72页
  貳、《師培法》公佈後,師範校院重要性、危機及存廢問題第72-75页
  參、台灣十年教育改革對師範校院教育的缺失第75-76页
  肆、台灣師範校院的現況分析第76-77页
  伍、台灣師範校院的轉型及未來發展方向第77-79页
  陸、師院升格與整併及因應策略第79-81页
  柒、目前台灣處理師範校院轉型情形第81-82页
  捌、結語第82-83页
第五章 《師資培育法》的產生及其影響第83-89页
 第一節 《師資培育法》產生的背景第83-84页
 第二節 《師資培育法》的主要內容第84-86页
  壹、《師資培育法》的主要內容第84-85页
  貳、《師資培育法》與《師範教育法》的比較第85-86页
  參、《師資培育法》於1994 年2 月公佈實施,經過數次之修訂,特別是2002 年7月24 日新修正之「師資培法」與修正前,有以下之差異第86页
 第三節《師資培育法》的影響第86-89页
第六章 當前台灣師資培育制度(1994-今)第89-122页
 第一節 師資培育多元的意義第89-95页
 第二節 師資培育之取向第95-102页
  壹、師資培育理念取向第95-101页
  貳、台灣師資培育理念的演變情形第101-102页
 第三節 師資培育機構之評鑑第102-113页
  壹、教育評鑑的基本概念第102-103页
  貳、教育評鑑的目的第103-104页
  參、過程取向之評鑑模式第104-107页
  肆、「教育部」師資培育機構之評鑑第107-113页
 第四節 師資培育政策問題第113-122页
第七章 一所大學國小教育學程之實例研究第122-146页
 第一節 師資培育理念的追求第124-126页
  壹、走出自已的天空第124页
  貳、師資培育理念第124-126页
 第二節 追求師資培育理念的實踐第126-138页
  壹、國小教育學程的課程第126-132页
  貳、國小教育學程的學生第132-137页
  參、教育學程老師教學與研究的兩難第137-138页
 第三節 教育學程中心與其他單位的多重關係第138-142页
  壹、大學對教育學程的支持系統第138-140页
  貳、教育學程與「教育部」的關係第140-142页
 第四節 教育學程中心的危機與轉機第142-144页
 第五節 重要議題第144-146页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第146-157页
 第一節 結論第146-150页
  壹、台灣師資培育制度的變革歷程第146-147页
  貳、理想的師資培育理念:人本主義取向與實務經驗取向之融合第147-148页
  參、實踐師資培育理念所作之相關措施第148-149页
  肆、追求實踐師資培育理念過程中的助力與阻力第149-150页
  伍、一種期待第150页
 第二節 建議第150-157页
  壹、對台灣未來師資培育制度發展的建議第150-156页
  貳、對後續研究的建議第156-157页
參考文獻第157-1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68-169页
後記第169-170页
详细摘要第170-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形态
下一篇:乡村社会巨变中的纠纷调解机制研究--河南宋村实践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