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3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第8-11页 |
第二节 乡村治理研究的现状 | 第11-18页 |
第三节 农村纠纷调解研究的述评 | 第18-37页 |
第二章 理性化的农民与非亲密化的村庄 | 第37-62页 |
第一节 经济结构与日常生活 | 第38-42页 |
第二节 家庭结构 | 第42-47页 |
第三节 门子 | 第47-51页 |
第四节 互助与合作 | 第51-55页 |
第五节 公共空间的萎缩与村民生活的私密化 | 第55-62页 |
第三章 村庄治理:行政后撤与政治渗入 | 第62-87页 |
第一节 村组干部的概况 | 第62-65页 |
第二节 公共品供给 | 第65-70页 |
第三节 土地调整 | 第70-76页 |
第四节 国家行政权力的“悬浮”与“坚守” | 第76-84页 |
第五节 政治牺牲行政 | 第84-87页 |
第四章 纠纷的基本样态 | 第87-113页 |
第一节 纠纷发生的频次及其变化 | 第87-89页 |
第二节 家庭内部的纠纷 | 第89-99页 |
第三节 家庭间纠纷 | 第99-109页 |
第四节 与外村人的纠纷 | 第109-113页 |
第五章 纠纷调解的基本逻辑及变迁机制 | 第113-136页 |
第一节 原生型权威的调解与传统“力治”秩序 | 第113-119页 |
第二节 村庄的理性化与次生型权威的调解 | 第119-122页 |
第三节 黑恶势力的暗流与国家权力的不及之处 | 第122-127页 |
第四节 乡村社会与国家法律的亲合 | 第127-13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36-163页 |
第一节 貌合神离的乡村社会 | 第136-139页 |
第二节 从覆盖到嵌入:国家与乡村1949—2007 | 第139-156页 |
第三节 结构混乱与迎法下乡 | 第156-163页 |
后记 | 第163-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75页 |
附录 | 第175-1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