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研究概述 | 第10-26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心理理论概述 | 第11-16页 |
| ·心理理论的概念 | 第11页 |
| ·心理理论的理论 | 第11-14页 |
| ·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发展 | 第14-16页 |
| ·假装游戏概述 | 第16-22页 |
| ·假装游戏的概念 | 第16-18页 |
| ·儿童假装游戏研究发展历程 | 第18页 |
| ·关于假装游戏机制的争议 | 第18-20页 |
| ·假装游戏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 第20-22页 |
| ·心理理论干预方法应用 | 第22-26页 |
| ·言语干预应用 | 第22-23页 |
| ·假装游戏干预应用 | 第23-24页 |
| ·其他干预应用 | 第24-26页 |
| 第2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 第26-29页 |
| ·问题提出 | 第2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 ·研究假设 | 第27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第3章 研究一: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理论干预的优越性验证 | 第29-3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被试 | 第29页 |
| ·材料 | 第29-30页 |
| ·程序 | 第30-31页 |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 ·不同性别幼儿心理理论能力比较 | 第31页 |
| ·前测幼儿心理理论能力表现 | 第31-32页 |
| ·后测幼儿心理理论发展变化 | 第32-33页 |
| ·后测幼儿心理理论各项任务的变化 | 第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第4章 研究二:中度智障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现状 | 第35-4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 ·被试 | 第35-36页 |
| ·测验工具 | 第36页 |
| ·过程 | 第36-37页 |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 ·智障儿童心理理论性别差异 | 第37-38页 |
| ·智障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与年龄、智商相关分析 | 第38页 |
| ·智障儿童各年龄组心理理论通过率 | 第38-39页 |
| ·讨论 | 第39-41页 |
| 第5章 研究三:假装游戏干预中度智障儿童心理理论的应用 | 第41-49页 |
|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 ·被试 | 第42页 |
| ·材料 | 第42页 |
| ·过程 | 第42-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前测智障儿童心理理论能力表现 | 第43-44页 |
| ·后测智障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变化 | 第44页 |
| ·前后测智障儿童心理理论能力比较 | 第44-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第6章 综合讨论 | 第49-54页 |
| ·言语干预对两类儿童应用效果的比较 | 第49-50页 |
| ·言语干预对普通儿童应用效果较好 | 第49页 |
| ·言语干预对中度智障儿童应用效果不容乐观 | 第49-50页 |
| ·假装游戏干预对两类儿童效果的比较 | 第50-51页 |
| ·假装游戏干预对普通儿童应用效果较好 | 第50页 |
| ·假装游戏干预对中度智障儿童应用效果优越 | 第50-51页 |
| ·假装游戏干预对比言语干预在两类儿童应用效果的优越性 | 第51-54页 |
| ·假装游戏干预对比言语干预在普通儿童应用中的优越性 | 第51-52页 |
| ·假装游戏对比言语干预在中度智障儿童应用中的优越性 | 第52-54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54-56页 |
|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 ·研究创新 | 第54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54-55页 |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附录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