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新探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为什么要研究周立波? | 第10-13页 |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3-14页 |
三、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4-19页 |
第一章 迁徙:严酷的洗礼与炽烈的撞击 | 第19-53页 |
第一节 作家自觉革命与左翼的偏执 | 第20-30页 |
第二节 西方文学修养与“工农兵”身份 | 第30-44页 |
第三节 人事复杂关系和两难的选择 | 第44-53页 |
第二章 书写:严肃的归依 | 第53-84页 |
第一节 建构:对民族形式的追求 | 第53-61页 |
第二节 实践:对民族形式的诊释 | 第61-84页 |
第三章 书写:自觉的偏移 | 第84-109页 |
第一节 分歧:在企望同构的路上 | 第84-96页 |
第二节 创新:叙述的策略 | 第96-109页 |
第四章 阅读:政治的视野与背离的读者 | 第109-142页 |
第一节 40-60年代:在场效应的“政治性阅读” | 第109-115页 |
第二节 80年代以来:农村变迁的“虚假性编造” | 第115-121页 |
第三节 修改:版本变迁对阅读的开启与制约 | 第121-142页 |
结语 | 第142-146页 |
附录一 创作与生平年表简编 | 第146-163页 |
附录二 研究周立波的重要论述 | 第163-167页 |
附录三 访谈摘要 | 第167-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5页 |
后记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