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12页
英文摘要第12-24页
第一章 绪论第24-31页
   ·本论文的起因第24-25页
   ·本论文的目标与方法第25-29页
     ·研究目标第25-27页
     ·研究方法第27-29页
   ·本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安排第29-31页
     ·论文写作思路第29页
     ·各章结构安排第29-3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31-42页
   ·引言第31-33页
   ·老子与《老子》第33-35页
   ·国内《老子》的研究与翻译第35-37页
     ·国内《老子》研究概况第35-36页
     ·国内《老子》翻译概况第36-37页
   ·国外《老子》的翻译与研究第37-40页
     ·非英语国家《老子》翻译与研究概况第37-38页
     ·英语国家《老子》英译与研究概况第38-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介绍第42-52页
   ·引言第42页
   ·选择研究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原因第42-47页
     ·帛书本《老子》与《老子》的其他版本第43-45页
     ·译者选择源本的原则第45-47页
   ·四译本及其译者简介第47-51页
     ·刘殿爵译本第47页
     ·韩禄伯译本第47-49页
     ·梅维恒译本第49-50页
     ·汪榕培译本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本论文批评模式建构第52-60页
   ·引言第52-53页
   ·翻译批评的层次第53-54页
   ·翻译批评的方法第54-56页
   ·本论文批评模式的可行性第56-59页
     ·整体性第56-57页
     ·客观性第57-58页
     ·合理性第58页
     ·可操作性第58-59页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从内容角度审视四译本第60-77页
   ·引言第60-61页
   ·内容与翻译第61-62页
   ·文化差异与翻译第62-65页
   ·归化与异化第65-66页
   ·评析四译本对原文内容的再现第66-73页
     ·《老子》基本哲学术语的翻译第66-70页
     ·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第70-71页
     ·一词多义与一词多译第71-73页
   ·误译、漏译现象第73-75页
   ·小结第75-77页
第六章 从形式角度审视四译本第77-96页
   ·引言第77页
   ·形式与翻译第77-78页
   ·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第78-80页
   ·评析四译本对原文形式的重塑第80-89页
     ·四译本与原文形式的近似度第80-82页
     ·修辞格的翻译第82-89页
       ·排比的处理第83-85页
       ·对偶的处理第85-87页
       ·回文的处理第87-89页
   ·四译本在形式上的变通第89-94页
     ·直译、意译与弥补第90-92页
     ·形式转换与结构调整第92-94页
   ·小结第94-96页
第七章 从风格角度审视四译本第96-120页
   ·引言第96页
   ·风格与翻译第96-98页
   ·四译本对原文风格的移植第98-117页
     ·评析四译本风格特点第99-112页
       ·刘殿爵译本风格特点第99-103页
       ·韩禄伯译本风格特点第103-107页
       ·梅维恒译本风格特点第107-110页
       ·汪榕培译本风格特点第110-112页
     ·译者的主体性作用第112-117页
   ·小结第117-120页
第八章 结语第120-128页
   ·研究回顾第120-121页
   ·本论文的意义第121-125页
   ·本研究课题有待探讨的问题第125-128页
参考书目第128-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5/50关键词解析--后媒体时代的流行建筑设计语言
下一篇:搜索引擎搜索结果的聚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