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全数字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引言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0页
   ·概述第8-9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9-10页
第二章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第10-16页
   ·基本结构第10-12页
   ·伺服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2-16页
第三章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驱动器的硬件平台第16-26页
   ·硬件组成第16页
   ·功率驱动单元第16-17页
   ·控制单元第17-18页
   ·器件选择第18-20页
   ·逻辑设计第20-26页
     ·寄存器地址定义第20页
     ·初始化第20-21页
     ·AD 采样控制的状态机第21页
     ·反馈测速第21-26页
第四章 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模型第26-38页
   ·PARK 变换与CLARKE 变换第26-30页
     ·Clarke 变换第26-29页
     ·Park 变换第29-30页
   ·PMSM 数学模型第30-32页
   ·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系统结构第32页
   ·电流环模型第32-36页
     ·电流环各项环节的分析第32-33页
     ·电流环的设计第33-34页
     ·仿真实验及结论第34-36页
   ·速度环模型第36-38页
第五章 基于PI 调节器控制的软件实现第38-53页
   ·软件开发环境第38页
   ·定点DSP 的数据Q 格式表示方法第38-39页
   ·软件结构第39-40页
   ·电压空间矢量矢量SVPWM 技术第40-48页
   ·PI 调节器第48-50页
   ·反馈测速第50-51页
   ·永磁同步电机启动方法第51-53页
第六章 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原理的速度控制方法第53-62页
   ·引言第53-54页
   ·自适应模糊控制原理第54-57页
     ·控制律及模糊控制器第54-55页
     ·自适应律第55-57页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第57-58页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58-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虎杖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次生代谢调控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电场对酶蛋白分子构象及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