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数据采集VXI模块的研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VXI 总线综述 | 第11-13页 |
| ·VXI 总线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 ·VXI 总线的体系结构和特点 | 第12-13页 |
| ·基于DSP 的数据采集系统 | 第13-14页 |
| ·DSP 在模块中的运用 | 第13页 |
| ·利用DSP 技术提高VXI 模块的性能 | 第13-14页 |
| ·VXI 数据采集模块的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21页 |
| ·概述 | 第17页 |
| ·模块整体功能和技术指标 | 第17-18页 |
| ·数据采集与转换的应用问题 | 第18-19页 |
| ·模块整体研制方案的确定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高速数据采集模拟电路设计 | 第21-39页 |
| ·前端模拟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21-24页 |
| ·衰减网络阻抗匹配电路 | 第21页 |
| ·放大调理电路设计 | 第21-24页 |
| ·高速A/D 转换 | 第24-29页 |
| ·ADC 的选择 | 第24-26页 |
| ·A/D 转换电路 | 第26-29页 |
| ·触发电路设计 | 第29-31页 |
| ·数据存储与传输电路设计 | 第31-35页 |
| ·DDR2 SDRAM 存储器的特点 | 第31-33页 |
| ·基于SDRAM 的高速采集电路 | 第33-35页 |
| ·模拟量输入通道误差分析 | 第35-38页 |
| ·ADC 引入的误差 | 第35-37页 |
| ·运放引入的误差 | 第37-38页 |
| ·模拟量输入通道误差合成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逻辑控制电路设计 | 第39-48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数据采集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39-43页 |
| ·前端信号控制器 | 第40页 |
| ·A/D 控制器 | 第40-41页 |
| ·SDRAM 控制器 | 第41-43页 |
| ·VXI 接口电路设计 | 第43-47页 |
| ·VXI 系统寄存器 | 第43页 |
| ·VXIbus 接口电路设计 | 第43-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DSP 信号处理系统 | 第48-60页 |
| ·TMS320LF240X 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第48-49页 |
| ·基于DSP 的数据采集 | 第49-55页 |
| ·概述 | 第49-50页 |
| ·随机采样原理 | 第50-55页 |
| ·DSP 软件设计 | 第55-59页 |
| ·DSP 程序流程 | 第55-56页 |
| ·上位机处理程序结构 | 第56-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6章 VXI 模块的电磁兼容设计 | 第60-66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噪声分析 | 第60-61页 |
| ·采集模块的电磁兼容设计 | 第61-65页 |
| ·元器件的选择和电路的分析 | 第62页 |
| ·模块的PCB 设计 | 第62-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