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燃料电池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发展现状 | 第9-22页 |
1.2.1 燃料电池的原理、分类及结构 | 第9-13页 |
1.2.2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概况、特点与应用 | 第13-16页 |
1.2.3 燃料电池反应堆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6-20页 |
1.2.4 燃料电池尾气能量回收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课题的提出及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1.3.1 课题的提出 | 第22页 |
1.3.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 | 第24-31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燃料电池系统性能及技术指标 | 第24-26页 |
2.2.1 燃料电池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24-25页 |
2.2.2 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指标 | 第25-26页 |
2.3 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 | 第26-29页 |
2.3.1 燃料电池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26-27页 |
2.3.2 燃料电池空气供应系统结构 | 第27-29页 |
2.4 尾气能量分析及回收的可行性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尾气回收方案及主要零部件设计 | 第31-65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燃料电池尾气能量回收方案分析 | 第31-36页 |
3.2.1 可用于燃料电池尾气能量回收装置的比较分析 | 第31-35页 |
3.2.1.1 膨胀机性能及应用场合 | 第31-32页 |
3.2.1.2 涡轮增压器的性能及应用场合 | 第32-35页 |
3.2.2 尾气能量回收方案的确定 | 第35-36页 |
3.3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和改进 | 第36-62页 |
3.3.1 涡轮增压器材料的改进 | 第36-42页 |
3.3.2 涡轮增压器轴承及润滑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 第42-49页 |
3.3.2.1 陶瓷轴承性能及可行性分析 | 第43-48页 |
3.3.2.2 公制系列微型轴承696ZZ和697ZZ性能及应用分析 | 第48-49页 |
3.3.3 文丘里式气体混合器的设计 | 第49-62页 |
3.4 尾气能量回收平台的搭建 | 第62-65页 |
3.4.1 硬件组成 | 第62-63页 |
3.4.2 能量回收测试平台软件的实现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尾气能量回收(EGR)效果分析 | 第65-73页 |
4.1 尾气能量回收效率评价标准 | 第65页 |
4.2 EGR系统涡轮增压器效率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5-69页 |
4.3 EGR系统中气体混合器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9-72页 |
4.3.1 文丘里气体混合器在 EGR系统中的作用及效率 | 第69-70页 |
4.3.2 对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3 对文丘里管入口与出口压差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 结论 | 第72-73页 |
第五章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第73-81页 |
5.1 涡轮增压器试验轴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第73-75页 |
5.1.1 涡轮增压器试验轴承寿命短现象 | 第73-74页 |
5.1.2 原因分析及拟解决对策 | 第74-75页 |
5.2 涡轮增压器漏油现象 | 第75-78页 |
5.2.1 漏油原因分析 | 第75-77页 |
5.2.2 解决对策 | 第77-78页 |
5.3 气体混合器高效混合时工作压力偏高的现象 | 第78-81页 |
5.3.1 原因分析 | 第78-79页 |
5.3.2 解决对策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4页 |
6.1 总结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