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1.2 1000米采矿船水面支持自系统概述 | 第10-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本文的主要任务 | 第12-15页 |
| 第2章 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15-25页 |
| 2.1 引言 | 第15-16页 |
| 2.2 船舶运动数学模型 | 第16-25页 |
| 第3章 动力定位船舶的控制方法 | 第25-30页 |
| 3.1 控制理论的发展 | 第25-26页 |
| 3.2 船舶动力定位的经典控制方法 | 第26-30页 |
| 第4章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 第30-45页 |
| 4.1 模糊集合与模糊推理 | 第30-35页 |
| 4.2 模糊控制与高木—关野模糊控制模型 | 第35-39页 |
| 4.3 高木—关野模糊模型和并行分配补偿 | 第39-45页 |
| 第5章 1000米采矿船动力定位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5-54页 |
| 5.1 1000米采矿船动力定位系统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45-48页 |
| 5.2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控制器设计 | 第48-54页 |
| 第6章 利用LMI方法求解动力定位控制器 | 第54-64页 |
| 6.1 LMI方法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应用 | 第54-55页 |
| 6.2 LMI的基本理论 | 第55-60页 |
| 6.3 动力定位控制器的计算结果 | 第60-64页 |
| 第7章 利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和SIMULINK进行仿真 | 第64-78页 |
| 7.1 使用模糊逻辑工具箱建立模糊逻辑系统 | 第64-69页 |
| 7.2 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 | 第69-74页 |
| 7.3 结果分析 | 第74页 |
| 7.4 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 | 第74-78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8.1 结论 | 第78-79页 |
| 8.2 展望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