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无为方言的语音系统特点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第一节 无为的地理、历史沿革和人口概况第9页
 第二节 无为方言研究现状第9-14页
  一、 江淮官话研究现状第9-13页
  二、 无为方言研究现状第13-14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思路、目的和意义、方法及材料来源第14-16页
  一、 本研究的思路及目的、意义第14-15页
  二、 本研究的方法及材料来源第15-16页
第二章 无为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第16-17页
 第一节 声母系统第16页
 第二节 韵母系统第16页
 第三节 声调系统第16-17页
第三章 无为方言声母系统特点研究第17-31页
 第一节 无为方言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对比及其中古音来源研究第17-22页
 第二节 无为方言声母系统的中古音来源研究第22-26页
 第三节 与普通话相比,无为方言声母系统的特点研究第26-27页
 第四节 无为方言声母音变特点专题研究第27-31页
  一、 [ η]声母专题分析第27-29页
  二、 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则第29-31页
第四章 无为方言韵母系统特点研究第31-56页
 第一节 无为方言韵母系统与普通话韵母系统的对比及其中古音来源研究第31-48页
 第二节 与普通话相比,无为方言韵母系统的特点研究第48-52页
  一、 口形方面第48-49页
  二、 结构方面第49-51页
  三、 韵腹方面第51页
  四、 韵尾方面第51-52页
 第三节 无为方言韵母系统音变特点专题研究第52-56页
  一、 韵摄方面第52-55页
  二、 四呼方面第55-56页
第五章 无为方言声调特点研究第56-62页
 第一节 无为方言声调系统的中古音来源特点研究第56-60页
  一、 无为方言声调系统从中古音声调系统的来源第56-58页
  二、 中古音各声类在无为方言中的分布情况第58-60页
 第二节 与普通话相比,无为方言声调系统的特点研究第60-62页
第六章 结语第62-63页
附录:无为方言点语音字表第63-144页
附录:方言点语音字表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7页
后记第147-1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挝学生学汉语“定语”偏误分析
下一篇:试论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意义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