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2 建构主义理论综述 | 第11-21页 |
·建构主义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 第12-17页 |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 第12-13页 |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 第13-15页 |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 第15-16页 |
·建构主义的师生观 | 第16-17页 |
·建构主义课程的基本原理 | 第17-21页 |
·建构主义课程的价值观 | 第17-18页 |
·建构主义课程的特征 | 第18-19页 |
·建构主义课程的目标观 | 第19-20页 |
·建构主义课程的内容观 | 第20-21页 |
3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程分析 | 第21-28页 |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分析 | 第21-24页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第21-22页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第22-23页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第23页 |
·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发展功能 | 第23-24页 |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分析 | 第24-28页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 第25页 |
·内容标准的建构主义分析 | 第25-28页 |
4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分析 | 第28-69页 |
·总体介绍 | 第28-32页 |
·设计理念及其建构主义思想 | 第28-29页 |
·模块设置及其建构主义意图 | 第29-30页 |
·栏目设计及其建构主义目的 | 第30-32页 |
·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分析 | 第32-38页 |
·价值定位与内容体系 | 第32-33页 |
·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 | 第33-38页 |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分析 | 第38-42页 |
·价值定位与内容体系 | 第38-40页 |
·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 | 第40-42页 |
·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分析 | 第42-45页 |
·价值定位与内容体系 | 第42-43页 |
·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 | 第43-45页 |
·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分析 | 第45-49页 |
·价值定位与内容体系 | 第45-47页 |
·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 | 第47-49页 |
·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分析 | 第49-53页 |
·价值定位与内容体系 | 第49-50页 |
·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 | 第50-53页 |
·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分析 | 第53-56页 |
·价值定位与内容体系 | 第53-54页 |
·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 | 第54-56页 |
·选修模块《实验化学》分析 | 第56-60页 |
·价值定位与内容体系 | 第56-58页 |
·基于建构主义的分析 | 第58-60页 |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模块整体研究 | 第60-69页 |
·各课程模块紧密相关,突出开放性与综合性 | 第60-61页 |
·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知识的社会性 | 第61-62页 |
·版面设计精美,有效地激发学习能动性 | 第62-63页 |
·情境创设独具匠心,诠释着意义建构的艺术性 | 第63-64页 |
·逻辑结构全面而连贯,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 | 第64-65页 |
·认识梯度螺旋式递进,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 第65-66页 |
·设计强调科学探究,突出知识的动态生成 | 第66-68页 |
·STS教育内容丰富,展现知识的价值性 | 第68-69页 |
5 从教材到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 第69-83页 |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 第69页 |
·例析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 | 第69-78页 |
·支架式教学 | 第70-72页 |
·抛锚式教学 | 第72-75页 |
·随机进入教学 | 第75-78页 |
·实践中的种种偏向 | 第78-80页 |
·以学生中心,相对忽视教师的作用 | 第78页 |
·一味追求意义建构的探究学习,忽视间接经验的学习 | 第78-79页 |
·强调情境化,忽视具体教学过程的设计 | 第79页 |
·过分依赖教材,校本教材开发力度薄弱 | 第79-80页 |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组织课堂教学的建议 | 第80-83页 |
·注重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 | 第80页 |
·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 | 第80-81页 |
·注意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 | 第81页 |
·结果与过程并重 | 第81页 |
·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