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语文教学论文

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第12页
  (二) 高中学生信息水平起点差异对教学的要求第12-13页
  (三)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要求第13-14页
 二、课题研究综述第14-16页
  (一) 课题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第14-15页
  (二)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及选择第15-16页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方法第16-18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16页
  (二) 研究的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8-22页
 一、个体差异理论第18-19页
 二、因材施教理论第19页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9-20页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第20页
 五、多元智能理论第20-21页
 六、素质教育理念第21-22页
第三章 分层次教学法简介第22-26页
 一、分层次教学法的定义第22页
 二、分层次教学法的特点第22-23页
  (一) 注重个性发展第22页
  (二) 注重以人为本第22-23页
  (三) 注重培养创新意识第23页
 三、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原则第23-24页
  (一) 全面性原则第23页
  (二) 动态性原则第23页
  (三) 鼓励性原则第23-24页
  (四) 发展性原则第24页
 四、分层次教学法对老师的要求第24-26页
  (一) 尊重和赞赏学生第24页
  (二) 有文化与技术并重的知识储备第24-25页
  (三) 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第25页
  (四)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第25-26页
第四章 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第26-40页
 一、调查摸底第26-28页
  (一) 调查问卷第26-28页
  (二) 学生作业第28页
  (三) 师生座谈第28页
 二、学生分层分组第28-30页
  (一) 确定分层标准第28-29页
  (二) 学生对所处层次自主定位第29页
  (三) 分组第29-30页
  (四) 动态调整第30页
 三、目标分层第30-33页
  (一) 课程总体目标分层第30-31页
  (二) 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第31-33页
 四、分层施教第33-35页
  (一) 利用学案分层导学第33-34页
  (二) 利用任务分层驱动第34-35页
  (三) 利用小组分层互助第35页
 五、分层辅导第35-37页
  (一)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第36页
  (二) 利用共享帮助信息第36-37页
  (三) 利用小组互助第37页
 六、分层评价第37-39页
  (一) 分层评价要遵循激励性原则第37页
  (二) 分层评价要提倡多元化第37-39页
 七、反馈与动态调整第39-40页
第五章 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案例第40-50页
 一、教学案例第40-48页
  (一) 调查摸底第40页
  (二) 学生分层分组第40页
  (三) 教学内容分析及目标分层第40-42页
  (四) 分层课堂教学过程第42-47页
  (五) 课堂过程中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记录第47-48页
 二、课堂教学反思第48-49页
  (一) 成功之处第48页
  (二) 失败之处第48-49页
 三、改进及第二次尝试第49-50页
  (一) 改进措施第49页
  (二) 改进后效果第49-50页
第六章 分层次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价值及反思第50-56页
 一、实验结果的评价分析第50-52页
  (一) 测试过程第50页
  (二) 知识技能测试数据分析第50-51页
  (三) 学习态度测试数据分析第51-52页
 二、分层次教学法的价值第52-53页
  (一) 提高了课堂效率第52页
  (二)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52页
  (三) 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第52-53页
  (四) 提升了教师素质第53页
 三、对分层次教学的思考第53-55页
  (一) 为了什么而分层第53页
  (二) 关于特长生第53-54页
  (三) 对学生的感情不能分层次第54页
  (四) 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多种知识的整合第54-55页
 四、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第55-56页
结束语第56-57页
注释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附录1第59-60页
附录2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变革研究
下一篇: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