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社会背景 | 第9页 |
·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 | 第9-10页 |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0页 |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简况 | 第10-14页 |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简况 | 第11-12页 |
·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简况 | 第12-14页 |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教学模式研究的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发展 | 第16-25页 |
·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 第16-19页 |
·教学概述 | 第16-17页 |
·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 第17-19页 |
·我国高职公共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 第19-20页 |
·国外职业教育外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我国职业教育公共外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研究概况 | 第21-25页 |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 第21页 |
·高职公共英语模块教学 | 第21-22页 |
·多媒体辅助下的传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 | 第22页 |
·“任务型”教学模式 | 第22页 |
·分级英语教学模式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我国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 第25-31页 |
·多年来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 第25-26页 |
·明确了高职英语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 第25页 |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适合于高职教育的英语教材陆续出版 | 第25页 |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观念逐步形成 | 第25-26页 |
·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 第26页 |
·测评考核的内容、方式相应得到改变 | 第26页 |
·我国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整体状况 | 第26-27页 |
·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教材尚不能全面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 第29页 |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对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 第29页 |
·教师未完全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影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提高 | 第29-30页 |
·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尚不能满足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 | 第30页 |
·教学管理尚不能适应新的改革步伐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高职公共英语立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 第31-44页 |
·立体化课堂教学的内涵 | 第31-33页 |
·公共英语课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3-34页 |
·公共英语课堂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34-35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 第34页 |
·教育的“人本化”观念 | 第34-35页 |
·学生主体论的教学理念 | 第35页 |
·系统论教学的观念 | 第35页 |
·公共英语课堂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步骤 | 第35-38页 |
·课前的准备阶段——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 第36页 |
·课堂的实施阶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 | 第36-37页 |
·课后的反思阶段——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 | 第37-38页 |
·高职公共英语课立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依据和目标 | 第38-40页 |
·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观念的创新化 | 第38页 |
·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管理的创新化 | 第38页 |
·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 第38-39页 |
·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 第39页 |
·促进高职公共英语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 第39-40页 |
·公共英语课堂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 第40页 |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第40页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 第40页 |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 第40页 |
·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 | 第40-44页 |
·不断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 第40-41页 |
·从分级教学入手,因材施教,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 第41-43页 |
·以立体化教学为手段,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