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8页 |
·血红素铁的理化性质及功能作用 | 第8-9页 |
·血红素铁的理化性质 | 第8页 |
·血红素铁的抗贫血作用 | 第8-9页 |
·血红素铁的应用现状 | 第9-10页 |
·血红素用作食品中色素添加剂 | 第9页 |
·作为食品中的营养强化剂 | 第9-10页 |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10页 |
·血红素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冰醋酸提取法 | 第10页 |
·丙酮法制取血红素 | 第10-11页 |
·羧甲基纤维素提取法(CMC 吸附法) | 第11页 |
·酶法制取血红素 | 第11页 |
·鞣酸提取法 | 第11页 |
·超声波法 | 第11-12页 |
·表面活性剂法 | 第12页 |
·血红素的分离纯化技术及检测技术的研究 | 第12-13页 |
·血红素分离纯化技术研究 | 第12-13页 |
·血红素检测技术研究 | 第13页 |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 第13-16页 |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发展 | 第14-16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血红素的工艺研究及其技术参数优化 | 第17页 |
·血红素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及其技术参数的优化 | 第17页 |
·微胶囊补铁剂的制备及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超声波酶法提取血红素的工艺研究及技术参数优化 | 第18-35页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材料样品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原料预处理 | 第21页 |
·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 第21-34页 |
·超声波工艺参数优化的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21-25页 |
·酶法工艺参数优化的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25-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血红素分离纯化工艺研究及其技术参数的优化 | 第35-44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原材料 | 第35页 |
·试剂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36页 |
·检测方法 | 第36页 |
·技术路线 | 第36-37页 |
·血红素粗品的制备 | 第37页 |
·血红素的浓缩 | 第37-38页 |
·凝胶层析法纯化血红素实验与分析 | 第38-43页 |
·单个因子对血红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凝胶层析色谱纯化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39-41页 |
·HPLC 对血红素含量纯度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微胶囊补铁剂的制备及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44-55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原材料 | 第4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页 |
·主要试剂 | 第44-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检测方法 | 第45页 |
·技术路线 | 第45-46页 |
·微胶囊补铁剂的制备 | 第46页 |
·各个因素对血红素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血红素微胶囊的优化 | 第47页 |
·微胶囊补铁制剂的外部结构的观察 | 第4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壁材的选择 | 第47-48页 |
·各个因素对血红素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血红素微胶囊优化方案及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微胶囊补铁制剂的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5页 |
·本课题创新之处 | 第55页 |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