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市政评论》(1933-1949)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4-25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4-16页
    二、相关文献综述第16-20页
        (一) 关于单体城市的研究第16-17页
        (二) 近代城市整体研究第17-19页
        (三) 城市各个层面的研究第19-20页
    三、问题意识和理论基础第20-23页
    四、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3-25页
        (一) 研究内容第23页
        (二) 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一章 困厄与曲折:《市政评论》概说第25-63页
    第一节 社会环境与政治背景第25-31页
        一、北平的衰落与市政乱象第25-29页
        二、民族危机的持续第29-31页
    第二节 《市政评论》的历程:从创办到停刊第31-41页
        一、艰难的历程第31-34页
        二、办刊目的及其发行第34-41页
    第三节 《市政评论》作者群第41-55页
    第四节 《市政评论》的办刊特色与所处地位第55-63页
第二章 宣播与实践:《市政评论》与城市空间的改善第63-86页
    第一节 市政改革新兴势力的崛起第63-67页
        一、二十世纪前期国外市政概况第63-65页
        二、留学生的归来与专业市政人才的出现第65-67页
    第二节 理想的都市:对城市空间现代化的追求第67-71页
        一、民国时期城市管理的组织体系第67-68页
        二、立足于国内现状的市政建设第68-71页
    第三节 城市防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第71-77页
        一、“国民防空”计划的制定第72-74页
        二、《市政评论》对城市防空的高度关注第74-77页
    第四节 城市消防危机的应对第77-86页
        一、民国时期的火灾与消防第77-81页
        二、《市政评论》对消防问题的讨论第81-86页
第三章 经济与民生: 《市政评论》对城乡发展的评述第86-114页
    第一节 《市政评论》对民生的关注第86-92页
        一、铜元跌价与平民生计第86-89页
        二、贫乏问题与产业第89-90页
        三、财政制度的检讨第90-92页
    第二节 民生视野下的赈灾与救济第92-101页
        一、民国时期的灾荒与赈灾第92-96页
        三、《市政评论》对赈济的见解与主张第96-101页
    第三节 《市政评论》对财政政策的见解第101-107页
        一、战时国民政府的经济统制第102-105页
        二、《市政评论》的经济主张第105-107页
    第四节 对“以工立国”的讨论第107-114页
第四章 革新与改造:《市政评论》与城市文化发展第114-154页
    第一节 城市文化概说第114-117页
        一、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题中之意第114-115页
        二、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第115页
        三、文化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第115页
        四、文化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的基本要素第115-117页
    第二节 营造现代化城市文明的努力第117-138页
        一、民国时期的恶风陋习第117-119页
        二、领袖的指令:新生活运动第119-123页
        三 《市政评论》的改良主张第123-138页
    第三节 批政?良策?:对教育政策的评说第138-147页
        一、“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颁行第138-140页
        二、对会考制度的评论第140-144页
        三、社会民众教育的提倡第144-147页
    第四节 对科学思想的传播第147-150页
    第五节 文化视野下的文物保护第150-154页
第五章 市政与国政:《市政评论》对政治的参与第154-180页
    第一节 《市政评论》关于宪政与民主的讨论第154-164页
        一、宪政的概念第154-155页
        二、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第155-156页
        三、《市政评论》关于宪政与民主的讨论第156-164页
    第二节 对促进政府行政效率的建议第164-168页
    第三节 对地方自治与宪法市制的见解第168-180页
        一、民国时期的地方自治第169-172页
        二、民国时期的宪法市制第172-174页
        三、对地方自治与宪法市制的见解第174-180页
结语第180-189页
    一、《市政评论》的积极影响第180-182页
    二、《市政评论》的局限性第182-184页
    三、《市政评论》的启示第184-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202页
攻读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202-203页
致谢第203-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然遗产地旅游产业成长及其潜力的时空差异分析--以张家界为例
下一篇: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风景道规划研究--以崇阳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