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国外文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8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建筑企业财务共享的适用性和必要性 | 第20-31页 |
2.1 建筑企业发展情况和行业特点 | 第20-22页 |
2.1.1 建筑企业发展情况 | 第20-21页 |
2.1.2 建筑企业的行业特点 | 第21-22页 |
2.2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 第22-23页 |
2.3 建筑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适用性 | 第23-26页 |
2.3.1 企业规模程度 | 第23-24页 |
2.3.2 业务集中水平 | 第24-25页 |
2.3.3 集团管控力度 | 第25页 |
2.3.4 信息技术程度 | 第25页 |
2.3.5 行业经验借鉴 | 第25-26页 |
2.4 建筑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2.4.1 提升财务信息质量 | 第26页 |
2.4.2 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 第26-27页 |
2.4.3 压缩财务核算链条 | 第27页 |
2.4.4 增强组织灵活程度 | 第27页 |
2.5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 第27-29页 |
2.5.1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现状 | 第27-28页 |
2.5.2 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时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第28-29页 |
2.6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2.6.1 规模经济 | 第29页 |
2.6.2 资源配置理论 | 第29-30页 |
2.6.3 共享经济理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Z公司案例分析 | 第31-39页 |
3.1 Z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第31页 |
3.2 Z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现状 | 第31-35页 |
3.2.1 Z公司的经营模式和财务模式 | 第31-33页 |
3.2.2 Z公司的财务现状及问题 | 第33-35页 |
3.3 Z公司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和适用性 | 第35-37页 |
3.3.1 建立财务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分析 | 第35-37页 |
3.3.2 建立财务财务共享中心的适用性分析 | 第37页 |
3.4 Z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效益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Z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 | 第39-62页 |
4.1 Z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整体框架 | 第39-40页 |
4.2 Z公司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战略定位 | 第40-42页 |
4.2.1 财务共享中心的战略目标 | 第40页 |
4.2.2 财务共享中心的战略职能和模式选择 | 第40-42页 |
4.3 Z公司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流程变革 | 第42-53页 |
4.3.1 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纳入原则 | 第42-43页 |
4.3.2 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内容 | 第43-44页 |
4.3.3 财务共享中心的流程再造框架 | 第44-45页 |
4.3.4 Z公司核心业务流程再造示例 | 第45-53页 |
4.4 Z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组织人力安排 | 第53-57页 |
4.4.1 Z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 | 第53页 |
4.4.2 Z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 | 第53-55页 |
4.4.3 Z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 | 第55-57页 |
4.5 Z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 | 第57-59页 |
4.5.1 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选择 | 第57页 |
4.5.2 信息系统的模块建设 | 第57-59页 |
4.6 Z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 | 第59-60页 |
4.7 Z公司财务共享的建设阶段 | 第60-62页 |
第五章 Z公司财务共享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后续优化 | 第62-66页 |
5.1 Z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62-63页 |
5.1.1 信息系统整合程度不够 | 第62页 |
5.1.2 业务财务信息融合进程慢 | 第62-63页 |
5.1.3 财务共享中心职能不完善 | 第63页 |
5.2 Z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后续优化建议 | 第63-66页 |
5.2.1 提升信息系统整合水平 | 第63-64页 |
5.2.2 加强业财融合程度 | 第64页 |
5.2.3 增强员工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