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7-20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7-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一) 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第10-12页 |
(二)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 第12-14页 |
(三) 指向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的研究 | 第14-16页 |
(四) 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16-17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一) 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的实施与发展 | 第18页 |
(二) 构建有效的目标细化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方式 | 第18-19页 |
(三) 基于目标细化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指向目标细化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一、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一) 教学目标细化 | 第20页 |
(二) 教学设计 | 第20-21页 |
(三) 指向教学目标细化的教学设计 | 第21页 |
二、目标细化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一) 细化理论 | 第21-22页 |
(二) 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 第22-23页 |
(三) 目标陈述理论 | 第23-24页 |
(四) 目标分类理论 | 第24-28页 |
三、指向目标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 第28-32页 |
(一) 目标细化内容结构 | 第28页 |
(二) 主要操作流程 | 第28-32页 |
第二章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第32-38页 |
一、学习内容分析 | 第32-35页 |
(一) 课程内容分析 | 第32页 |
(二) 教材内容分析 | 第32-35页 |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 | 第35-38页 |
(一) 学生认知特点分析 | 第35页 |
(二) 已有学习经验与能力分析 | 第35-36页 |
(三) 已有学习对新知习得的影响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指向目标细化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单元教学设计 | 第38-60页 |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 第38-45页 |
(一) 教学目标的整体设置 | 第38-39页 |
(二) 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 | 第39-45页 |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 第45-56页 |
(一)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过程设计与思考 | 第45-48页 |
(二) “认识周长”教学过程设计与思考 | 第48-50页 |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过程设计与思考 | 第50-53页 |
(四) “练习六”教学过程设计与思考 | 第53-56页 |
三、单元检测及评价方案 | 第56-60页 |
(一) 单元检测题的设计 | 第56-57页 |
(二) 评价方案的设计 | 第57-60页 |
第四章 指向目标细化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实施与分析 | 第60-74页 |
一、教学实施的设计 | 第60页 |
(一) 实施的对象 | 第60页 |
(二) 实施的教师 | 第60页 |
(三) 实施的流程 | 第60页 |
二、教学实施的案例分析 | 第60-66页 |
(一) 突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落实知识目标 | 第61页 |
(二) 注重空间观念培养,落实能力目标 | 第61-63页 |
(三) 关注认知能力提升,落实问题解决目标 | 第63-64页 |
(四) 促进抽象推理发展,落实思维目标 | 第64-65页 |
(五) 关注态度习惯养成,落实情感态度目标 | 第65-66页 |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效果分析 | 第66-74页 |
(一) 单元检测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二) 课堂观察情况分析 | 第69-71页 |
(三)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一) 指向目标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增强了教师目标意识 | 第74页 |
(二) 指向目标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改进了教学设计过程 | 第74-75页 |
(三) 指向目标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 第75页 |
二、研究建议 | 第75-79页 |
(一) 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建议 | 第76页 |
(二) 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实施的建议 | 第76-79页 |
结束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