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立足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四元多维”模式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14-47页
    一、选题缘由第14-17页
        (一) 全球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第14-15页
        (二) 我国教师教育的现实需求第15-16页
        (三) 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诉求第16-17页
    二、文献综述第17-36页
        (一) 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研究第17-20页
        (二)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第20-29页
        (三) 教育实习研究第29-31页
        (四) 实习支教研究第31-33页
        (五) 教育生态系统研究第33-36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辨析第36-43页
        (一) 核心概念界定第36-42页
        (二) 相关概念辨析第42-43页
    四、研究内容与意义第43-45页
        (一) 研究内容第43-44页
        (二) 研究意义第44-45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第45-47页
        (一) 研究思路第45页
        (二) 研究方法第45-47页
第一章 “四元多维”模式的建构基础第47-75页
    一、建构“四元多维”模式的时代背景第47-52页
        (一) 顺应专业化、一体化、生态化的国际潮流第47-50页
        (二) 因应建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现实需求第50-51页
        (三) 响应以实习支教促进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政策要求第51-52页
    二、建构“四元多维”模式的理论基础第52-65页
        (一) 情境学习理论第52-58页
        (二)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第58-63页
        (三) 渐进性教育改革理论第63-65页
    三、构建“四元多维”模式的政策指引第65-69页
        (一) 加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第65-67页
        (二)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第67页
        (三) 发展农村教育,推广实习支教第67-68页
        (四) 进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第68-69页
    四、构建“四元多维”模式的现实依据第69-75页
        (一) “顶岗实习、支教农村”模式的内在矛盾第70-72页
        (二) “顶岗支教、置换培训,模式的远近交困第72-73页
        (三) “二次置换、三位一体”模式的理想色彩第73-75页
第二章 “四元多维”模式的理论内涵第75-115页
    一、理念:多维度教育理念第75-84页
        (一) “整体和谐”的存在型实践理念第76-78页
        (二) “实践反思”的学习型教师理念第78-83页
        (三) “多元共生”的生态型教育理念第83-84页
    二、内核:多向度实践第84-92页
        (一) 连续的时间向度第86-87页
        (二) 整合的空间向度第87-88页
        (三) 融合的关系向度第88-89页
        (四) 投入的主体向度第89-90页
        (五) 具体的情境向度第90-91页
        (六) 内在的系统向度第91-92页
    三、目标:多重一体化第92-100页
        (一) 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第92-95页
        (二) 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一体化第95-97页
        (三)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一体化第97-98页
        (四) 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教育发展一体化第98-100页
    四、要素:多元主体多维关系第100-110页
        (一) 项目要素第100-105页
        (二) 机构要素第105-108页
        (三) 主体要素第108-110页
    五、特征:多效价整合第110-115页
        (一) 实践设计的纵向系统性与横向交融性第110-111页
        (二) 实践目标的多层多元性第111-112页
        (三) 实践主体的混合协作性第112-113页
        (四) 实践资源的整合优化性第113-114页
        (五) 实践效益的系统辐合性第114-115页
第三章 “四元多维”模式的建构原则与运行要求第115-138页
    一、“四元多维”模式的建构原则第115-129页
        (一) 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第115-117页
        (二)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嵌入第117-123页
        (三) 能力与价值的互济并重第123-124页
        (四) 先进性与适应性的兼顾平衡第124-127页
        (五) 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结合第127-129页
    二、“四元多维”模式的运行要求第129-138页
        (一) 整合效益与个性价值共生第129-132页
        (二) 外部支持与内部创新并进第132-135页
        (三) 位元责任与合作互利兼顾第135-138页
第四章 “四元多维”模式的应用策略第138-171页
    一、确立多元文化教育观,凝聚“四元多维”模式的文化精魂第138-144页
        (一) 理解文化多样性第138-139页
        (二) 形成多元文化教育观第139-141页
        (三) 培育多元融合的组织文化第141-144页
    二、改革高师实践教学,夯实“四元多维”模式的内在基础第144-150页
        (一) 转变实践教学理念第144-145页
        (二) 变革实践教学内容第145-148页
        (三)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第148-150页
    三、细化实化模式设计,奠定“四元多维”模式的实施框架第150-160页
        (一) 形成合作意愿,明确各方权责第150-158页
        (二) 建立实施机制,开展制度性合作第158-159页
        (三) 组建领导及协调队伍,调配人员及经费第159-160页
    四、加强实施过程评估,强化“四元多维”模式的过程引导第160-163页
        (一) 抓好初始环节,保证开局良好第160-161页
        (二) 抓好中期环节,加强过程控制第161-162页
        (三) 抓好结束环节,力争千了百当第162-163页
    五、建设教师实践共同体,提供“四元多维”模式的现实承载第163-171页
        (一) 共同体及实践共同体第163-164页
        (二) 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特性第164-167页
        (三) 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建设第167-171页
结语第171-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8页
图表索引第188-189页
致谢第189-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通高中教师如何做课堂教学研究--专业听评课的视角
下一篇:新媒体境遇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