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15-19页 |
2.1 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 第15页 |
2.1.1 绩效的含义 | 第15页 |
2.1.2 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15页 |
2.2 绩效管理 | 第15-16页 |
2.2.1 绩效管理的含义 | 第15页 |
2.2.2 绩效管理的作用 | 第15-16页 |
2.2.3 绩效管理的模式 | 第16页 |
2.3 绩效评价 | 第16-18页 |
2.3.1 绩效评价的含义 | 第16-17页 |
2.3.2 绩效评价标准分类 | 第17页 |
2.3.3 绩效评价的目的 | 第17页 |
2.3.4 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17-18页 |
2.4 绩效评价体系及流程 | 第18-19页 |
2.4.1 绩效评价体系 | 第18页 |
2.4.2 绩效评价流程 | 第18-19页 |
3 AT教育培训公司员工绩效评价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19-27页 |
3.1 AT教育培训公司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3.1.1 AT教育培训公司简介 | 第19页 |
3.1.2 AT教育培训公司员工概况 | 第19-21页 |
3.2 AT教育培训公司绩效评价现行做法 | 第21-23页 |
3.2.1 绩效评价指标及权重 | 第21页 |
3.2.2 绩效评价标准 | 第21-22页 |
3.2.3 绩效评价流程 | 第22页 |
3.2.4 绩效评价结果 | 第22-23页 |
3.3 AT教育培训公司绩效评价应用情况调查 | 第23-24页 |
3.3.1 问卷设计 | 第23页 |
3.3.2 问卷调查 | 第23页 |
3.3.3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3-24页 |
3.4 AT教育培训公司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4.1 绩效评价指标设定不完善 | 第24页 |
3.4.2 绩效评价标准相对不合理 | 第24页 |
3.4.3 绩效评价过程流于形式 | 第24-25页 |
3.4.4 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到位 | 第25页 |
3.5 AT教育培训公司绩效评价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5-27页 |
3.5.1 缺少系统性的战略顶层设计 | 第25页 |
3.5.2 绩效评价认识存在盲区 | 第25页 |
3.5.3 绩效评价的方法过于简单 | 第25-26页 |
3.5.4 缺少系统的保障性措施 | 第26-27页 |
4 AT教育培训公司员工绩效评价优化方案 | 第27-38页 |
4.1 AT教育培训公司员工绩效评价优化目标与原则 | 第27-28页 |
4.1.1 优化目标 | 第27页 |
4.1.2 优化原则 | 第27-28页 |
4.2 AT教育培训公司员工绩效评价优化设计 | 第28-38页 |
4.2.1 流程优化 | 第28-29页 |
4.2.2 指标体系改善 | 第29-32页 |
4.2.3 AT教育培训公司员工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2-38页 |
5 AT教育培训公司员工绩效评价实施保障措施 | 第38-41页 |
5.1 全面提高对绩效评价的认识 | 第38页 |
5.1.1 提高员工对绩效评价的认识 | 第38页 |
5.1.2 激发各层级管理人员的重视 | 第38页 |
5.2 确保绩效评价设计的科学性 | 第38-39页 |
5.2.1 发挥绩效评估专家指导作用 | 第38页 |
5.2.2 建立配套的绩效评价制度 | 第38-39页 |
5.3 加强员工绩效评价的过程管理 | 第39页 |
5.3.1 注重绩效评价质量 | 第39页 |
5.3.2 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 | 第39页 |
5.3.3 健全绩效评价监督机制 | 第39页 |
5.4 将绩效评价结果落到实处 | 第39-41页 |
5.4.1 将评价结果与薪酬福利挂钩 | 第39-40页 |
5.4.2 将评价结果与岗位调整的结合 | 第40页 |
5.4.3 将评价结果与员工的培训和提拔结合 | 第40-41页 |
6 结论 | 第41-4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