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2-27页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2-13页
        1.1.1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2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24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4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4-27页
        1.3.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3.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第2章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理论基础第27-36页
    2.1 基于产业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概念内涵第27-31页
        2.1.1 儒家文化的概念内涵第27-29页
        2.1.2 儒家文化产业化的概念内涵第29-30页
        2.1.3 儒家文化国际化的概念内涵第30-31页
        2.1.4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的内涵第31页
    2.2 基于产业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的特征第31-35页
        2.2.1 儒家文化的特征第31-32页
        2.2.2 儒家文化产业化的特征第32-34页
        2.2.3 儒家文化国际化的特征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现状分析第36-55页
    3.1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的内在需求第36-40页
        3.1.1 利用儒家文化影响力,树立儒家文化国际形象第36-38页
        3.1.2 借助文化产业发展契机,扩大文化产业竞争力第38-40页
    3.2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发展的阻力和不足第40-44页
        3.2.1 儒家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第40-42页
        3.2.2 儒家文化产业国际化初级性的原因第42-44页
    3.3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第44-54页
        3.3.1 儒家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第44-48页
        3.3.2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分析第48-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模式第55-64页
    4.1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模式总体原则第55-57页
        4.1.1 以战略规划为导向第55-56页
        4.1.2 以协调发展为目标第56页
        4.1.3 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第56-57页
        4.1.4 以渐进发展为步伐第57页
    4.2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区域模式第57-60页
        4.2.1 以周边区域为基础第58页
        4.2.2 以特定区域为重点第58-59页
        4.2.3 以全球布局为目标第59-60页
    4.3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资本模式第60-63页
        4.3.1 对外直接投资第60-62页
        4.3.2 国际合作第62页
        4.3.3 特许经营第62-63页
        4.3.4 海外上市第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效应分析第64-73页
    5.1 儒家文化的资本要素分析第64-67页
        5.1.1 儒家文化的物态要素层面第64-65页
        5.1.2 儒家文化的理念要素层面第65页
        5.1.3 儒家文化的礼仪要素层面第65页
        5.1.4 儒家文化资本要素的具体表现第65-67页
    5.2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的经济效应第67-69页
        5.2.1 经济与儒家文化关系第67-68页
        5.2.2 收入效应第68页
        5.2.3 产业结构效应第68页
        5.2.4 就业效应第68-69页
        5.2.5 出口效应第69页
    5.3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的社会效应第69-70页
        5.3.1 社会与儒家文化的关系第69-70页
        5.3.2 投入效应第70页
        5.3.3 服务效应第70页
    5.4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效应的内在关系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效应评价——以孔子学院为例第73-89页
    6.1 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第73-74页
    6.2 基于SWOT的孔子学院国际化环境分析第74-78页
        6.2.1 孔子学院国际化的优势因素第75-76页
        6.2.2 孔子学院国际化的劣势因素第76页
        6.2.3 孔子学院国际化的机会因素第76-77页
        6.2.4 孔子学院国际化的威胁因素第77-78页
    6.3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孔子学院国际化效应评价第78-86页
        6.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78-79页
        6.3.2 评价方法与模型第79-82页
        6.3.3 实证分析第82-86页
    6.4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孔子学院国际化的发展对策第86-88页
        6.4.1 增强产业意识,以市场化方式运行,形成盈利模式第86-87页
        6.4.2 开发相关衍生品,完善管理体制,形成孔子学院产业链第87页
        6.4.3 加强师资建设,树立传播权威第87-88页
        6.4.4 立足儒家文化的全方位传播第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7章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发展的保障体系构建第89-101页
    7.1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保障体系建立原则第89-92页
        7.1.1 系统性原则第89-90页
        7.1.2 科学性原则第90-91页
        7.1.3 引导性原则第91页
        7.1.4 适度性原则第91-92页
    7.2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保障体系的总体设计及解析第92-94页
        7.2.1 指导层面的保障体系第93-94页
        7.2.2 实施层面的保障体系第94页
    7.3 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儒家文化国际化的保障体系第94-100页
        7.3.1 法律支撑体系第94-96页
        7.3.2 政策支撑体系第96-97页
        7.3.3 制度支撑体系第97-98页
        7.3.4 市场支持体系第98-99页
        7.3.5 科技创新体系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101-104页
    8.1 全文总结第101-102页
    8.2 本文创新点第102-103页
    8.3 研究展望第103-104页
        8.3.1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03页
        8.3.2 研究展望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0页
攻读学期间获得的科研奖励及成果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与实践创新探析
下一篇:基于海量浮动车数据和社交网络兴趣点的时空轨迹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