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其他论文

基于EQUIP的C市B区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现状调查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1.1 科学探究深受国际科学教育关注第11页
        1.1.2 各科学学科“科学探究”素养落实的必然路径第11-12页
        1.1.3 中国加拿大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互惠学习项目参与契机第12页
    1.2 概念界定第12-14页
        1.2.1 高中科学课堂第12页
        1.2.2 科学探究第12-13页
        1.2.3 探究式教学第13-14页
        1.2.4 课堂教学评价第14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4-22页
        1.3.1 探究式教学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2 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第19-20页
        1.3.3 科学学科探究式教学评价工具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4 综述总结第21-22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4页
        1.4.1 研究目的第22页
        1.4.2 研究意义第22-24页
2 研究设计第24-33页
    2.1 理论基础第24-25页
        2.1.1 科学基础: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第24页
        2.1.2 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第24-25页
        2.1.3 教育学基础: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第25页
    2.2 研究对象第25-27页
    2.3 研究方法第27-28页
        2.3.1 文献分析法第27页
        2.3.2 课堂观察法第27页
        2.3.3 数理统计法第27-28页
        2.3.4 访谈法第28页
    2.4 研究工具第28-30页
    2.5 研究思路第30-33页
3 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状况第33-43页
    3.1 探究式教学质量评价框架(EQUIP)适切性第33-36页
        3.1.1 信度检验第33-34页
        3.1.2 效度检验第34-36页
    3.2 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水平第36-43页
        3.2.1 EQUIP整体框架水平第36-38页
        3.2.2 EQUIP中教学因素、讨论因素、评价因素、课程因素水平第38-43页
4 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水平组群差异第43-65页
    4.1 不同学校类型的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水平差异第43-46页
    4.2 不同学科的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水平差异第46-50页
    4.3 不同年级的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水平差异第50-51页
    4.4 不同教师属性的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水平差异第51-65页
        4.4.1 教师性别第51-53页
        4.4.2 教师学历第53-56页
        4.4.3 教师类型第56-58页
        4.4.4 教师职称第58-65页
5 高中科学课堂个案及师生访谈第65-79页
    5.1 A课堂及其师生访谈第65-71页
        5.1.1 课堂分析第65-69页
        5.1.2 师生访谈分析第69-71页
    5.2 B课堂及其师生访谈第71-79页
        5.2.1 课堂分析第71-75页
        5.2.2 师生访谈分析第75-79页
6 研究结论、问题及解决策略第79-91页
    6.1 研究结论第79-80页
        6.1.1 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整体现状第79页
        6.1.2 高中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水平组群差异第79-80页
    6.2 现存问题第80-85页
        6.2.1 教师探究式教学理论不足,实践次数偏少第80-81页
        6.2.2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第81-82页
        6.2.3 师生缺少课堂对话第82页
        6.2.4 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较少第82-83页
        6.2.5 学生对教师教辅依赖较大第83-84页
        6.2.6 教师对学生元认知引导较少第84-85页
    6.3 解决策略第85-91页
        6.3.1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第85-86页
        6.3.2 更新教育目的观,整合教学方式第86页
        6.3.3 加强探究式学习,丰富教师科研经历第86-87页
        6.3.4 建构学习共同体,促进课堂对话第87-88页
        6.3.5 注重回答评价,艺术激励学生第88页
        6.3.6 重视培养元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管理第88-91页
7 结语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附录第97-107页
    附录1 探究式教学质量分析框架(EQUIP)第97-105页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第105-106页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发表论文、参加课题和获得奖项一览表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篇综合式认知写作教学研究
下一篇: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层级模型建构及高中物理教材适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