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数学运算素养的由来第10-11页
        1.1.2 数学运算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第11页
    1.2 研究问题第11-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1 现实意义第12页
        1.3.2 实践意义第12页
        1.3.3 理论价值第12-13页
第2章 研究综述第13-28页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4-26页
        2.1.1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第14-15页
        2.1.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研究第15-21页
        2.1.3 数学运算素养相关研究第21-26页
    2.2 核心概念界定第26-28页
        2.2.1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的含义第26页
        2.2.2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的可操作性定义第26-28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28-37页
    3.1 研究思路第28页
    3.2 研究方法第28-30页
        3.2.1 文献分析法第28-29页
        3.2.2 专家咨询法第29页
        3.2.3 问卷调查法第29页
        3.2.4 层次分析法第29页
        3.2.5 数理统计法第29-30页
    3.3 研究工具第30-32页
        3.3.1 第一轮小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问卷第30-31页
        3.3.2 第二轮小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问卷第31页
        3.3.3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表第31-32页
    3.4 调查对象第32-35页
        3.4.1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32页
        3.4.2 调查对象的选择第32-35页
    3.5 问卷实施与数据处理第35-36页
    3.6 数据编码第36-37页
第4章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指标体系初建第37-40页
    4.1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第37页
        4.1.1 教育类指标体系建立的相关要求第37页
        4.1.2 《标准(2011)》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第37页
        4.1.3 数学运算素养测评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第37页
    4.2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7-38页
    4.3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第38-40页
        4.3.1 对概念进行明确第38页
        4.3.2 确定概念维度第38-39页
        4.3.3 提出概念维度变量第39页
        4.3.4 选定测评指标第39-40页
第5章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第40-51页
    5.1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各级指标初选第40-41页
        5.1.1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一级指标的初选第40页
        5.1.2 小学数学运算素养二级指标的初选第40-41页
    5.2 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统计结果分析第41-46页
        5.2.1 一级指标统计结果的意见和分析第42页
        5.2.2 二级指标的统计结果和意见分析第42-44页
        5.2.3 第一轮专家意见一致性检验、信度、效度检验第44-46页
    5.3 第二轮专家意见咨询意见统计结果分析第46-51页
        5.3.1 第二轮专家意见一级指标统计结果和分析第46-47页
        5.3.2 第二轮专家意见二级指标的统计结果和分析第47-48页
        5.3.3 第二轮专家意见一致性检验、信度、效度检验第48-51页
第6章 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1-61页
    6.1 权重确定的具体步骤第51-53页
        6.1.1 建立权重结构层次表第51页
        6.1.2 编制权重判断矩阵表第51-53页
    6.2 权重的确定和讨论第53-58页
        6.2.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3-55页
        6.2.2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5-58页
    6.3 各级指标内涵解释第58-61页
        6.3.1 数学运算知识内涵解释第58-59页
        6.3.2 数学运算过程内涵解释第59页
        6.3.3 数学运算应用内涵解释第59-6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7.1 研究结论第61-62页
    7.2 研究不足第62页
    7.3 研究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附录第67-76页
致谢第76-78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审美”与育人内涵--以三所小学音乐课堂为例
下一篇:概念转变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