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4-3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2.1 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发展概况 | 第15-17页 |
1.2.2 第三代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的研究现状 | 第17-24页 |
1.3 高强塑积中锰钢组织调控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1.3.1 合金成分设计 | 第24-27页 |
1.3.2 热处理及轧制工艺 | 第27-28页 |
1.4 先进高强度钢的氢脆研究现状 | 第28-35页 |
1.4.1 先进高强度钢的氢脆行为 | 第28-34页 |
1.4.2 中锰钢面临的氢脆问题 | 第34-35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35-38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4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8-43页 |
2.1.1 合金成分设计 | 第38-39页 |
2.1.2 冶炼与锻造工艺 | 第39页 |
2.1.3 临界相变温度 | 第39-41页 |
2.1.4 相图分析 | 第41-4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3-48页 |
2.2.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43-45页 |
2.2.2 常规力学性能测试 | 第45页 |
2.2.3 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 | 第45-46页 |
2.2.4 电化学充氢 | 第46页 |
2.2.5 氢热分析 | 第46-48页 |
3 热轧含铝中锰钢的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 | 第48-82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实验钢轧制及热处理工艺 | 第48-49页 |
3.3 退火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49-68页 |
3.3.1 0Al钢 | 第49-53页 |
3.3.2 1Al钢 | 第53-56页 |
3.3.3 3Al钢 | 第56-60页 |
3.3.4 讨论 | 第60-68页 |
3.4 退火时间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68-79页 |
3.4.1 0Al钢 | 第69-72页 |
3.4.2 1Al钢 | 第72-74页 |
3.4.3 3Al钢 | 第74-76页 |
3.4.4 讨论 | 第76-7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9-82页 |
4 冷轧含铝中锰钢的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 | 第82-98页 |
4.1 引言 | 第82页 |
4.2 实验钢轧制及热处理工艺 | 第82-83页 |
4.3 退火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83-94页 |
4.3.1 微观组织 | 第83-87页 |
4.3.2 拉伸性能 | 第87-88页 |
4.3.3 应变硬化行为 | 第88-90页 |
4.3.4 残余奥氏体稳定性 | 第90-92页 |
4.3.5 拉伸断裂行为 | 第92-94页 |
4.4 回火处理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94-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5 温轧含铝中锰钢的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 | 第98-112页 |
5.1 引言 | 第98页 |
5.2 实验钢热处理及轧制工艺 | 第98-99页 |
5.3 轧制变形量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99-108页 |
5.3.1 微观组织 | 第99-103页 |
5.3.2 拉伸性能 | 第103-106页 |
5.3.3 应变硬化行为 | 第106-108页 |
5.4 温轧热轧及冷轧性能的比较 | 第108-10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9-112页 |
6 退火处理工艺对含铝中锰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 第112-134页 |
6.1 引言 | 第112-113页 |
6.2 实验材料及过程 | 第113页 |
6.3 退火温度对冷轧中锰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 第113-119页 |
6.3.1 微观组织 | 第113页 |
6.3.2 氢吸附行为及氢含量 | 第113-116页 |
6.3.3 氢脆敏感性 | 第116-118页 |
6.3.4 氢脆断口分析 | 第118-119页 |
6.4 退火时间对温轧中锰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 第119-126页 |
6.4.1 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 第119-122页 |
6.4.2 氢吸附行为及氢含量 | 第122-123页 |
6.4.3 氢脆敏感性 | 第123-124页 |
6.4.4 氢脆断口分析 | 第124-126页 |
6.5 讨论 | 第126-131页 |
6.5.1 氢含量对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 第127-129页 |
6.5.2 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及其对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1-134页 |
7 温轧变形量对含铝中锰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 第134-144页 |
7.1 引言 | 第134页 |
7.2 实验材料及过程 | 第134页 |
7.3 实验结果 | 第134-140页 |
7.3.1 微观组织 | 第134-135页 |
7.3.2 氢吸附行为及氢含量 | 第135页 |
7.3.3 氢脆敏感性 | 第135-137页 |
7.3.4 氢脆断口分析 | 第137-140页 |
7.4 讨论 | 第140-142页 |
7.4.1 微观组织对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7.4.2 分层断裂对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8 全文总结 | 第144-146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44-145页 |
8.2 本文创新点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8-16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