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7-18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5.2 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3页 |
2.1.1 “双创” | 第18-19页 |
2.1.2 高校学生社团 | 第19-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4页 |
2.2.2 学生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2.3 组织行为学理论 | 第25-26页 |
3 “双创”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必要性 | 第26-31页 |
3.1 “双创”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 第26-28页 |
3.1.1 要求社团调整和优化设置结构 | 第26-27页 |
3.1.2 要求社团转变管理及发展模式 | 第27页 |
3.1.3 要求社团更新和丰富建设内容 | 第27-28页 |
3.2 “双创”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28-31页 |
3.2.1 丰富校园创新文化 | 第28-29页 |
3.2.2 搭建学生创新平台 | 第29页 |
3.2.3 培育创新创业素质 | 第29-30页 |
3.2.4 促成学生创新实践 | 第30-31页 |
4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 | 第31-45页 |
4.1 样本的选择及访谈分析 | 第31-39页 |
4.1.1 选择样本学校作为研究对象的依据 | 第31页 |
4.1.2 样本学校高校学生社团基本情况 | 第31-36页 |
4.1.3 样本学校的访谈总结 | 第36-39页 |
4.2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39-41页 |
4.2.1 社团管理规范方面 | 第39-40页 |
4.2.2 社团开展活动方面 | 第40页 |
4.2.3 社团建设创新方面 | 第40-41页 |
4.3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不足 | 第41-45页 |
4.3.1 “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 | 第41页 |
4.3.2 学生社团结构不平衡 | 第41-42页 |
4.3.3 学生社团建设创新不够 | 第42-44页 |
4.3.4 内外交流互动偏少 | 第44-45页 |
5 “双创”背景下提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水平的对策 | 第45-52页 |
5.1 理解战略内涵,树立创新理念 | 第45-46页 |
5.2 调整社团结构,优化社团资源 | 第46页 |
5.3 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 | 第46-47页 |
5.4 加强内外结合,打造综合平台 | 第47-48页 |
5.5 加大政策支持,给予保障投入 | 第48-49页 |
5.6 实现联网结合,推进融合创新 | 第49-50页 |
5.7 借鉴有益经验,推动建设发展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A 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