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高等学校论文

高校阶梯教室声环境研究及改进策略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来源及背景第11-12页
        1.1.2 课题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概况分析第12-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7-18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3 研究框架第19-20页
第2章 阶梯教室的声环境影响因素介绍第20-28页
    2.1 阶梯教室现状介绍及分类第20-24页
        2.1.1 阶梯教室现状介绍第20-21页
        2.1.2 阶梯教室的分类第21-24页
    2.2 噪声第24-26页
        2.2.1 噪声计权方法第24-25页
        2.2.2 噪声评价数(NR值)第25-26页
    2.3 混响时间及语言传输指数第26-27页
        2.3.1 混响时间第26-27页
        2.3.2 语言传输指数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阶梯教室声环境测试分析第28-44页
    3.1 教室的选取及测点布置第28-30页
        3.1.1 调研教室的选取第28-29页
        3.1.2 测试仪器的选择及测点布置第29-30页
    3.2 声学实测结果分析第30-39页
        3.2.1 背景噪声测试结果分析第30-34页
        3.2.2 授课声压级测试结果分析第34-36页
        3.2.3 混响时间(T30)的测试结果分析第36-38页
        3.2.4 STI和EDT的测试结果分析第38-39页
    3.3 客观声学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阶梯教室声环境评价第44-59页
    4.1 问卷设置及被试选择第44-45页
        4.1.1 问卷设置第44页
        4.1.2 被试选择第44-45页
    4.2 阶梯教室声环境评价分析第45-51页
        4.2.1 声环境满意度评价分析第45页
        4.2.2 声评价影响因素分析第45-48页
        4.2.3 学习效率评价分析第48-51页
    4.3 客观数据与主观评价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1-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阶梯教室声环境模拟分析及改善策略第59-82页
    5.1 阶梯教室模拟软件介绍及模型建立第59-65页
        5.1.1 室内声学模拟软件的发展及软件介绍第59-60页
        5.1.2 阶梯教室模型的建立第60-65页
    5.2 不同平面形式的模拟及设计策略第65-72页
        5.2.1 不同平面形式的声环境特征分析第65-67页
        5.2.2 不同平面形式的声环境比较分析第67-71页
        5.2.3 阶梯教室平面形式设计策略第71-72页
    5.3 不同座位布置方式的模拟及设计策略第72-76页
        5.3.1 不同座位布置方式的声环境特征分析第72-74页
        5.3.2 不同座位布置方式的声环境比较分析第74-76页
    5.4 不同围护结构吸声材料的模拟及设计策略第76-78页
        5.4.1 围护结构材料的选择第76页
        5.4.2 不同围护结构材料及形式的声环境特征分析第76-78页
    5.5 不同空间高度的模拟及设计策略第78-81页
        5.5.1 不同空间高度的声环境特征分析第78-80页
        5.5.2 不同空间高度的声环境比较分析第80-81页
    5.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87-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建设的实务研究--以C市XX小学为例
下一篇:“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以成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