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2-17页 |
第1章 句法语义结构表示方法的发展及探索 | 第17-34页 |
1.1 句法理论综述 | 第17-21页 |
1.1.1 Chomsky的形式句法理论 | 第17-18页 |
1.1.2 中心词驱动的短语结构语法 | 第18-19页 |
1.1.3 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 | 第19页 |
1.1.4 依存语法 | 第19-20页 |
1.1.5 AMR理论简介 | 第20-21页 |
1.2 句法结构表示方法的发展过程 | 第21-29页 |
1.2.1 生成文法的树结构 | 第21-22页 |
1.2.2 依存文法的树结构 | 第22-24页 |
1.2.3 依存文法的非投影树结构 | 第24-26页 |
1.2.4 图结构 | 第26-28页 |
1.2.5 树结构和图结构的比较 | 第28-29页 |
1.3 汉语中的图结构 | 第29页 |
1.4 验证图结构的不可推导性 | 第29-3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2章 句法标注规范 | 第34-43页 |
2.1 标记集体系的确定 | 第34-35页 |
2.2 标注规范的确定 | 第35-42页 |
2.2.1 总体的标注规范 | 第35-41页 |
2.2.2 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 | 第41-4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标注操作过程及问题 | 第43-51页 |
3.1 语料的获取 | 第43页 |
3.2 语料本身的问题 | 第43-45页 |
3.2.1 句子本身的问题 | 第44页 |
3.2.2 语料加工问题 | 第44-45页 |
3.3 标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 | 第45-49页 |
3.3.1 对并列结构的处理 | 第45-46页 |
3.3.2 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弧指向与全句子中心不符问题 | 第46页 |
3.3.3 机构转喻人的情况 | 第46页 |
3.3.4 v_duration意义扩大 | 第46页 |
3.3.5 兼语句和连动句的区别处理 | 第46-47页 |
3.3.6 介词结构的处理 | 第47-48页 |
3.3.7 连词的处理 | 第48页 |
3.3.8 多价名词问题 | 第48-49页 |
3.4 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 第49-50页 |
3.4.1. 成对关系 | 第49页 |
3.4.2. 框架标注结果不一致的问题 | 第49-50页 |
3.4.3. 离合词问题 | 第50页 |
3.4.4. 标注不达意 | 第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标注结果统计及分析 | 第51-66页 |
4.1 语料整体统计 | 第51-52页 |
4.2 特殊语言现象的统计 | 第52-63页 |
4.2.1 介词结构和谓语之间的关系 | 第52-55页 |
4.2.2 兼语句及其相关问题 | 第55-57页 |
4.2.3 连动句 | 第57-58页 |
4.2.4 有二价名词的句子 | 第58-59页 |
4.2.5 含有孤立的无入度非根节点的句子 | 第59-60页 |
4.2.6 非投影句 | 第60-63页 |
4.3 难以解决的问题 | 第63-64页 |
4.3.1 成对关系 | 第63-64页 |
4.3.2 离合词问题 | 第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66-67页 |
5.2 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