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情感教学 | 第15页 |
2.2 知识建构 | 第15-18页 |
第三章 数据来源 | 第18-20页 |
第四章 助教参与对学生讨论活跃度的影响 | 第20-31页 |
4.1 研究方案 | 第20页 |
4.1.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4.1.2 数据描述 | 第20页 |
4.1.3 分析方法 | 第20页 |
4.2 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0-31页 |
4.2.1 助教是否参与对学生讨论活跃度的影响 | 第20-23页 |
4.2.2 助教对学生讨论活跃度影响不同的原因分析 | 第23-31页 |
第五章 助教回答的文字特征对学生讨论活跃度的影响 | 第31-38页 |
5.1 研究方案 | 第31-33页 |
5.1.1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5.1.2 数据描述 | 第33页 |
5.1.3 分析方法 | 第33页 |
5.2 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5.2.1 助教是否使用情绪虚词对学生讨论活跃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5.2.2 助教的回答长短对学生讨论活跃度的影响 | 第35-38页 |
第六章 助教参与对知识建构阶段的影响 | 第38-49页 |
6.1 研究方案 | 第38页 |
6.1.1 研究内容 | 第38页 |
6.1.2 数据描述 | 第38页 |
6.1.3 分析方法 | 第38页 |
6.2 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38-49页 |
6.2.1 助教是否参与对话题知识建构阶段的影响 | 第38-47页 |
6.2.2 助教回复前后对话题知识建构阶段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9-51页 |
7.2 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