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作文论文

我国现代议论文写作观述评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选题缘由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一章 论题基本概念阐释第16-20页
    一、议论文第16-17页
    二、议论文观第17页
    三、议论文写作观第17-18页
    四、现代议论文写作观第18-20页
第二章 议论文写作动力观第20-28页
    一、来裕恂:辨者,判别是非真伪第20-22页
    二、陈望道:缘自发表判断的欲求、需要第22-23页
    三、叶圣陶、夏丐尊:判断的彼此有冲突第23-24页
    四、潘新和:认知意识、说服意识第24-26页
    五、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议论文写作目的观第28-38页
    一、来裕恂:释义论理、指事达道第28-29页
    二、高语罕:论辩即发表主张、下批评、表态度、发表劝诱或忠告第29-30页
    三、叶圣陶、夏丐尊、刘薰宇:“作者自己”的判断;使人“有所知”,“有所信”第30-32页
    四、叶素青:观点创新,力求与众不同第32-33页
    五、潘新和:论辨求真,培养主体意识第33-34页
    六、巫汉祥、胡明宝、尹相如等:阐明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第34-35页
    七、小结第35-38页
第四章 议论文写作性质观第38-48页
    一、孙绍振:科学性、普遍性和新颖性第38-40页
    二、胡明宝:理论性、逻辑性、论辩性和鲜明性第40-42页
    三、巫汉祥:抽象性与具体性、思辨性与情感性、逻辑性与论证性第42-44页
    四、小结第44-48页
第五章 议论文写作类别观第48-58页
    一、立论文:以证实为主第48-51页
        (一) 路德庆:立论是阐述正确的论点第48-49页
        (二) 巫汉祥:立论是证明判断的真实性第49页
        (三) 马正平:立论是重复第49-51页
    二、驳论文:以证伪为主第51-55页
        (一) 叶圣陶、夏丐尊:驳论是对他人判断的抗议第51-52页
        (二) 路德庆:驳论是驳斥反面的论点第52页
        (三) 巫汉祥:驳论是确立判断的虚假性第52-53页
        (四) 马正平:驳论是对比第53-55页
    三、立论与驳论:互为因果、互相蕴含第55-56页
    四、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议论文写作说理观第58-68页
    一、梁启超:悟他,希望人家从我,得人赞同第58-59页
    二、陈望道:使人信从判断的意志第59-60页
    三、朱光潜:要有情感联系第60-62页
    四、叶圣陶:使他人信为真切第62-63页
    五、路德庆:宣传某个观点,说清、说透道理第63-64页
    六、潘新和:论辨文注重耐驳第64-65页
    七、小结第65-68页
第七章 议论文写作思维观第68-80页
    一、形式逻辑思维第68-72页
    二、辩证逻辑思维第72-75页
    三、“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第75-77页
    四、小结第77-80页
第八章 议论文写作受众观第80-90页
    一、真实的敌论者第80-83页
        (一) 梁启超:我来批评他;答复批评,责难驳斥之第80-82页
        (二) 潘新和:真论敌第82-83页
    二、虚拟的敌论者第83-86页
        (一) 叶圣陶、夏丐尊、刘薰宇:假定敌论者第83-85页
        (二) 潘新和:无时不在的假想敌第85-86页
    三、小结第86-90页
结语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96-98页
致谢第98-100页
个人简历第100-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中学HPM教学案例特征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问题解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