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角”比较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8-17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5页
        (一) 教材评价研究第10-11页
        (二) 数学教材比较研究第11-14页
        (三) 角的教材比较研究第14-15页
        (四) 文献评析第15页
    三、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一章 研究设计第17-23页
    一、教材选取第17-18页
    二、研究问题第18页
    三、研究工具第18-19页
        (一) 内容广度模型第18页
        (二) 内容深度模型第18页
        (三) 内容难度模型第18-19页
        (四) 习题难度模型第19页
    四、研究维度第19-21页
        (一) 编排体系第19页
        (二) 内容广度第19页
        (三) 内容深度第19-20页
        (四) 内容难度第20页
        (五) 呈现方式第20页
        (六) 习题难度第20-21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1-23页
        (一) 研究思路第21页
        (二) 研究方法第21-23页
第二章 三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角的比较第23-56页
    一、部颁课标和上海课标关于角的内容要求比较第23-25页
        (一) 部颁课标关于角的内容要求第23-24页
        (二) 上海课标关于角的内容要求第24页
        (三) 两种课标中角的内容要求比较第24-25页
    二、三个版本教材中角的编排体系的比较第25-32页
        (一) 体例栏目比较第25-29页
        (二) 内容分布比较第29-32页
    三、三个版本教材中角的内容比较第32-41页
        (一) 课时数比较第32-33页
        (二) 内容广度比较第33-37页
        (三) 内容深度比较第37-40页
        (四) 内容难度比较第40-41页
    四、三个版本教材角的呈现方式比较第41-49页
        (一) 教材素材呈现方式比较第41-47页
        (二) 教材板式设计比较第47页
        (三) 内容表达所反映的思维形式第47-48页
        (四)角的呈现方式总结第48-49页
    五、三个版本教材角的习题比较第49-56页
        (一) 习题数量的比较第49-50页
        (二) 题目类型的比较第50-51页
        (三) 习题开放性的比较第51-52页
        (四) 习题难度的比较第52-56页
第三章 三个版本教材比较研究的结论与启示第56-62页
    一、研究结论第56-57页
        (一) 教材都重视直角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第56页
        (二) 教材都结合生活情境,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第56页
        (三) 习题类型全面,注意培养估计意识第56页
        (四) 苏教版和人教版角的编写集中,沪教版相对分散第56-57页
        (五) 苏教版只呈现角的静态定义,角的初步认识例题中角的位置单一第57页
    二、研究启示第57-62页
        (一) 教材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多元表征,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第57-58页
        (二) 素材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注意概念表述的科学性第58页
        (三) 注意习题设计背景和种类的多样化,合理控制习题难度第58-59页
        (四) 教材内容及时吸收最新科技成果,稳中求变第59-60页
        (五) 教材应关注操作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人教版、苏教版、上海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小数的认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