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1.2.1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2.1 自我认识 | 第12-13页 |
2.1.1 自我认识及小学生自我认识的定义 | 第12页 |
2.1.2 小学生自我认识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2.2 团体辅导 | 第13-19页 |
2.2.1 团体辅导的理论研究 | 第13-16页 |
2.2.2 团体辅导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16-1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9-27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0页 |
3.4 研究设计 | 第20-21页 |
3.5 研究工具 | 第21-25页 |
3.5.1 小学生自我认识能力问卷 | 第21页 |
3.5.2 自编小学二年级自我认识团体辅导教案 | 第21-25页 |
3.6 研究程序 | 第25-27页 |
3.6.1 准备阶段 | 第25-26页 |
3.6.2 实施阶段 | 第26页 |
3.6.3 评估阶段 | 第26-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4.1 小学二年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状况的性别差异 | 第27-28页 |
4.2 实验组、控制组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状况的前测结果差异比较 | 第28-29页 |
4.3 实验组被试前后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 第29-30页 |
4.4 控制组数据实验前后测的结果差异比较 | 第30-31页 |
4.5 实验组、控制组数据后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 第31-32页 |
4.6 实验组被试前后测差异在性别上的差异 | 第32-33页 |
5 综合讨论 | 第33-37页 |
5.1 小学二年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以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33-34页 |
5.1.1 小学二年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发展的状况分析 | 第33页 |
5.1.2 小学二年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影响因素讨论 | 第33-34页 |
5.2 对小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的分析 | 第34-37页 |
6 研究结论 | 第37-38页 |
7 教育建议 | 第38-40页 |
1. 家长和学校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和教育观念 | 第38页 |
2. 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的能力,要重点培养学生自我认识的动机 | 第38页 |
3. 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发展的环境并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 | 第38-39页 |
4. 学校要与家长紧密联系 | 第39-40页 |
8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40-42页 |
8.1 研究的不足 | 第40页 |
8.2 研究的展望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57页 |
附录1 | 第45-47页 |
附录2 | 第47-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