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壮族传统歌圩文化的现代重构--基于广西逐卜歌圩的个案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导论第10-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1-12页
    1.3 研究设计与方法第12-15页
        1.3.2 研究设计第12-14页
        1.3.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研究回顾及研究视角第15-20页
        1.4.1 对歌圩文化研究的回顾第15-19页
        1.4.2 理论视角第19-20页
    1.5 研究框架第20-22页
2. 龙州逐卜歌圩的历史与现状第22-36页
    2.1 龙州逐卜概况第22-23页
    2.2 歌圩的缘起第23-26页
    2.3 逐卜歌圩的演变第26-31页
        2.3.1 情境转变:从即兴型到预定型第27-29页
        2.3.2 诉求转变:从自娱型到娱他型第29-31页
    2.4 逐卜现代歌圩的类型第31-36页
        2.4.1 牌宗昆那民俗文化节第32-33页
        2.4.2 “木棉花开 相约逐卜”活动第33-34页
        2.4.3 甘蔗文化节及春节文体活动第34-36页
3. 壮族歌圩从传统向现代性变迁的原因探究第36-45页
    3.1 开放的经济第36-38页
        3.1.1 生产方式的转变第36-37页
        3.1.2 消费方式的转变第37-38页
    3.2 开放的社会第38-40页
        3.2.1 社会生活环境的变迁第38-39页
        3.2.2 歌圩活动主体结构的改变第39-40页
    3.3 开放的文化第40-42页
        3.3.1 多重文化间的相互影响较量第40-41页
        3.3.2 婚恋方式的改变第41-42页
    3.4 文化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向第42-45页
        3.4.1 歌圩文化的稀缺性第42-43页
        3.4.2 歌圩文化的价值性第43-45页
4. 传统歌圩得以现代重构的形塑力量第45-56页
    4.1 政府力量第45-47页
    4.2 经济力量第47-49页
    4.3 民众力量第49-53页
    4.4 知识界力量第53-56页
5. 小结与讨论第56-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一第63-65页
附录二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下一篇: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之教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