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墩柱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我国地震及特点 | 第10-11页 |
1.1.1 我国地震特点 | 第10-11页 |
1.1.2 汶川地震 | 第11页 |
1.2 桥梁结构地震破坏形式 | 第11-13页 |
1.2.1 上部结构震害 | 第11-12页 |
1.2.2 支座破坏 | 第12页 |
1.2.3 下部结构震害 | 第12-13页 |
1.3 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梁桥抗震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5-25页 |
2.1 桥梁抗震设计分析方法 | 第15-17页 |
2.2 模型的建立 | 第17-25页 |
2.2.1 碰撞模拟 | 第17页 |
2.2.2 支座模型 | 第17-19页 |
2.2.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 | 第19-20页 |
2.2.4 桥梁的阻尼设置 | 第20页 |
2.2.5 其他假定 | 第20页 |
2.2.6 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 第20-25页 |
第三章 地震波特性对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25-34页 |
3.1 地震波选择及其特性分析 | 第25-27页 |
3.1.1 地震波的选择 | 第25页 |
3.1.2 地震波特性分析 | 第25-27页 |
3.2 地震波特性对简支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27-30页 |
3.2.1 纵向分析 | 第27-29页 |
3.2.2 横向分析 | 第29-30页 |
3.3 地震波特性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30-33页 |
3.3.1 纵向分析 | 第31-32页 |
3.3.2 横向分析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柔性墩简支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34-80页 |
4.1 工程背景 | 第34页 |
4.2 柔性墩简支梁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4-37页 |
4.3 等墩径简支空心板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37-42页 |
4.3.1 纵向分析 | 第37-40页 |
4.3.2 横向分析 | 第40-42页 |
4.3.3 纵横向比较 | 第42页 |
4.4 等墩径简支 T 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42-48页 |
4.4.1 纵向分析 | 第42-45页 |
4.4.2 横向分析 | 第45-48页 |
4.4.3 纵横向比较 | 第48页 |
4.5 变墩径空心板简支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48-64页 |
4.5.1 纵向分析 | 第48-57页 |
4.5.2 横向分析 | 第57-63页 |
4.5.3 纵横向比较 | 第63-64页 |
4.6 变墩径简支 T 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64-79页 |
4.6.1 纵向分析 | 第64-72页 |
4.6.2 横向分析 | 第72-79页 |
4.6.3 纵横向比较 | 第79页 |
4.7.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柔性墩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80-102页 |
5.1 工程背景 | 第80页 |
5.2 柔性墩连续梁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80-82页 |
5.3 等墩径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82-87页 |
5.3.1 纵向分析 | 第82-84页 |
5.3.2 横向分析 | 第84-86页 |
5.3.3 纵横向比较 | 第86-87页 |
5.4 变墩径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87-101页 |
5.4.1 纵向分析 | 第87-94页 |
5.4.2 横向分析 | 第94-101页 |
5.4.3 纵横向比较 | 第101页 |
5.5 小结 | 第101-102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02-104页 |
主要结论 | 第102页 |
建议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