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X集团劳务用工管理提升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6-17页
        1.4.2 问卷调研法第17页
        1.4.3 案例分析法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第18-25页
    2.1 劳务派遣第18-22页
        2.1.1 劳务派遣定义及其特点第18页
        2.1.2 劳务派遣的作用第18-20页
        2.1.3 劳务派遣公司第20-22页
    2.2 劳务分包第22-25页
        2.2.1 劳务分包的概念第22页
        2.2.2 劳务分包与转包的区别第22-23页
        2.2.3 劳务分包的形式第23-25页
第3章 X集团现状分析第25-36页
    3.1 集团概况第25-26页
    3.2 人员概况第26-29页
    3.3 劳务基地管理运行状况第29-36页
        3.3.1 劳务基地资质第29-30页
        3.3.2 劳务派遣协议签订及费用收取第30-31页
        3.3.3 机构设置与制度管理第31页
        3.3.4 劳动合同与劳务人员分类管理第31-32页
        3.3.5 工资管理与社保管理第32-33页
        3.3.6 培训、职业健康、职(执)业资格与档案管理第33-34页
        3.3.7 公司运营总结第34-36页
第4章 X集团劳务用工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第36-61页
    4.1 存在问题调研第36-56页
        4.1.1 劳务工座谈情况分析第36-37页
        4.1.2 调查问卷发放与综合分析第37-38页
        4.1.3 调查问卷重要问题统计结果第38-56页
    4.2 劳务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第56-59页
        4.2.1 劳务用工的法律风险依然存在第56-57页
        4.2.2 劳务基地管理亟待加强第57-58页
        4.2.3 劳务用工管理中凸显的新问题第58-59页
    4.3 劳务用工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第59-61页
        4.3.1 缺乏对劳务用工方面的法律解读第59页
        4.3.2 各劳务基地负责人责任心需要加强第59-60页
        4.3.3 劳务用工人员激励机制不够第60页
        4.3.4 劳务基地后勤配备人员不足第60-61页
第5章 劳务用工管理工作提升措施第61-66页
    5.1 合理防范劳务用工的法律风险第61-62页
        5.1.1 密切关注“三性原则”并积极应对第61页
        5.1.2 积极缴纳社会保险第61-62页
        5.1.3 消除劳动合同管理盲点第62页
        5.1.4 转变劳务派遣为劳务分包模式第62页
    5.2 提升劳务基地服务职能第62-63页
        5.2.1 规范劳务基地资质第62-63页
        5.2.2 明确主体企业与劳务基地的关系第63页
        5.2.3 加强劳务基地资源保障能力第63页
    5.3 强化劳务工管理第63-64页
        5.3.1 加强职(执)业资格认定第63页
        5.3.2 加强职业健康体检管理第63-64页
        5.3.3 实施档案委托及分类管理第64页
        5.3.4 适时审慎建立主体企业引入劳务人员机制第64页
    5.4 保障措施第64-66页
        5.4.1 加大人才引进,填补管理短板第64-65页
        5.4.2 改进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第65-66页
结论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薪酬差距、股权性质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以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例
下一篇:通心络对高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