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一) 关于对活动理论的文献研究 | 第13-16页 |
(二) 关于对校园文化理论的文献研究 | 第16-18页 |
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一)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18-19页 |
(二) 本研究所涉及的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1-23页 |
(一) 行动研究法 | 第21-22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22页 |
(三) 文献研究法 | 第22页 |
(四) 个案研究法 | 第22-23页 |
第一章 从调查分析看PW学校开展自主性学生活动的基础 | 第23-37页 |
一、对PW学校学生活动的调查结论 | 第23-33页 |
(一) 学生欢迎校园活动,并特别关注自主性活动 | 第23-29页 |
(二) 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多样,群体自主性开始萌发 | 第29-32页 |
(三) 学生自主作用开始呈现,但学校提供的自主空间尚不足 | 第32-33页 |
二、PW学校开展自主性学生活动的基本设想 | 第33-37页 |
(一) 整体规划学生活动内容 | 第33-35页 |
(二) 探索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活动的方式和保障机制 | 第35-37页 |
第二章 PW学校开展自主性活动实施过程的案例分析 | 第37-58页 |
一、班班有歌声活动——在学校主导的活动中敞现更多自主空间 | 第37-47页 |
(一) 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是活动方案设计的基础 | 第38-40页 |
(二) 活动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 | 第40-44页 |
(三) 在活动的反思过程中寻找保障学生自主空间的要素 | 第44-47页 |
二、Solo社团的建设发展——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充分支持 | 第47-58页 |
(一) 社团建设目标和个人角色选择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47-49页 |
(二) 社团组织结构和规范的设计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 | 第49-51页 |
(三) 社团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是学生自主能力的直接体现 | 第51-54页 |
(四) 社团建设成效的反思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 第54-58页 |
第三章 从活动过程看学校开展自主性学生活动的基本方式 | 第58-70页 |
一、学校活动设计中为自主性学生活动的开展预留空间 | 第58-61页 |
(一) 将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活动目标确立的核心 | 第58-59页 |
(二) 活动内容的选择决定着自主性学生活动的生命力 | 第59-61页 |
二、自主性学生活动实施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 | 第61-64页 |
(一) 合理明确的成员角色定位是自主性学生活动开展的基础 | 第61-63页 |
(二) 学生自律性的体现保障了自主性学生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 第63-64页 |
三、开展自主性学生活动的反思有助于活动改进和学生成长 | 第64-70页 |
(一) 及时的反馈有效提高活动实施效果 | 第64-65页 |
(二) 自主的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迅速成长 | 第65-70页 |
第四章 从活动外部看学校为自主性学生活动提供的保障机制 | 第70-76页 |
一、前瞻的理念支持了自主性学生活动的开展 | 第70-72页 |
(一)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了开展自主性学生活动的氛围 | 第70页 |
(二) 自主性学生活动需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70-71页 |
(三) 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 第71-72页 |
二、科学民主的组织制度保障了自主性学生活动的开展 | 第72-74页 |
(一) 学生自组织机制在自主性学生活动中的作用体现 | 第72-74页 |
(二) 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为自主性学生活动的开展提供可能 | 第74页 |
三、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了自主性学生活动的开展 | 第74-76页 |
(一) 创新让活动充满魅力 | 第74页 |
(二) 学习使理念永葆先进 | 第74-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