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仿真的城市交通流量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研究重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概述 | 第19-27页 |
2.1 并行处理离散仿真技术 | 第20-22页 |
2.1.1 系统框架结构 | 第20-21页 |
2.1.2 仿真对象概述 | 第21-22页 |
2.1.3 事件处理子 | 第22页 |
2.2 路网数据相关介绍 | 第22-23页 |
2.3 内存数据库相关介绍 | 第23-25页 |
2.3.1 FastDB特性 | 第23-24页 |
2.3.2 FastDB应用 | 第24-25页 |
2.4 共生仿真技术 | 第25-26页 |
2.4.1 共生仿真系统概念框架 | 第25页 |
2.4.2 共生仿真系统技术框架 | 第25-26页 |
2.4.3 共生仿真系统与传统仿真比较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交通仿真系统功能模块总体设计 | 第27-49页 |
3.1 交通仿真系统设计概述 | 第27-29页 |
3.2 系统模块设计 | 第29-34页 |
3.2.1 数据管理模块 | 第29-30页 |
3.2.2 对象管理模块 | 第30-31页 |
3.2.3 事件调度模块 | 第31-32页 |
3.2.4 系统控制模块 | 第32页 |
3.2.5 前台交互模块 | 第32页 |
3.2.6 外部接口模块 | 第32-33页 |
3.2.7 模块交互关系 | 第33-34页 |
3.3 交通模型与优化方案 | 第34-47页 |
3.3.1 路口入车模型 | 第34-35页 |
3.3.2 车辆行驶模型 | 第35-36页 |
3.3.3 路口出车模型 | 第36-42页 |
3.3.4 其他行驶模型 | 第42-44页 |
3.3.5 信号灯配时方案 | 第44-45页 |
3.3.6 停车场进出方案 | 第45-46页 |
3.3.7 前台显示方案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交通仿真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第49-59页 |
4.1 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2页 |
4.1.1 路网数据初始化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0页 |
4.1.2 动态数据生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2页 |
4.2 对象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2-54页 |
4.3 事件调度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57页 |
4.3.1 仿真事件调度机制 | 第54-55页 |
4.3.2 车辆对象动态生成事件处理 | 第55页 |
4.3.3 出口行驶事件处理 | 第55-56页 |
4.3.4 信号灯相位变化事件处理 | 第56-57页 |
4.4 外部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页 |
4.5 交互界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58页 |
4.6 仿真系统整体结构设计与实现 | 第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 | 第59-65页 |
5.1 系统测试过程 | 第59-64页 |
5.1.1 系统测试环境 | 第59-60页 |
5.1.2 系统流程及功能测试 | 第60-63页 |
5.1.3 信号灯相位控制方案优化能力测试 | 第63-64页 |
5.2 系统应用 | 第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