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生物膜的产生和危害 | 第12-13页 |
1.2 生物膜的生命周期 | 第13-19页 |
1.2.1 生物膜的早期粘附 | 第14-15页 |
1.2.2 生物膜的生长和成熟 | 第15-18页 |
1.2.3 生物膜的分散 | 第18-19页 |
1.3 食品生产系统中的生物膜 | 第19-21页 |
1.4 生物膜菌落结构的分析 | 第21-23页 |
1.4.1 传统方法对生物膜菌落的分析 | 第21页 |
1.4.2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宏基因组分析 | 第21-23页 |
1.5 生物膜的控制 | 第23-26页 |
1.5.1 物理方法对生物膜的控制 | 第24页 |
1.5.2 生物化学方法对生物膜的控制 | 第24-26页 |
1.6 生物膜的检测 | 第26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食品生产系统中生物膜菌群分析 | 第28-6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8-29页 |
2.1.2 样品采集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2.2.1 样品的处理和DNA的提取 | 第30页 |
2.2.2 文库的构建和Miseq测序 | 第30页 |
2.2.3 数据优化和数据统计 | 第30页 |
2.2.4 测序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32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59页 |
2.3.1 生物膜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2页 |
2.3.2 样品Miseq测序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2.3.3 乳品生产系统生物膜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3-46页 |
2.3.4 肉制品系统生物膜样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59页 |
2.4 讨论 | 第59-6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基于培养基法分离食品生产系统中生物膜细菌 | 第62-73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62-64页 |
3.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62-63页 |
3.1.2 培养基的配制 | 第63页 |
3.1.3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63-64页 |
3.1.4 样品采集 | 第6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4-67页 |
3.2.1 细菌的筛选分离 | 第64页 |
3.2.2 细菌DNA的小剂量提取 | 第64-65页 |
3.2.3 菌种的16SrDNA的序列的扩增 | 第65-66页 |
3.2.4 PCR产物的纯化 | 第66页 |
3.2.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66页 |
3.2.6 16SrDNA的序列测序和序列比对 | 第66-67页 |
3.2.7 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研究 | 第67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7-71页 |
3.3.1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67-69页 |
3.3.2 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测定 | 第69-71页 |
3.4 讨论 | 第7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ycbR基因编码的蛋白对大肠杆菌粘附能力的影响 | 第73-91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73-77页 |
4.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73-75页 |
4.1.2 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75-76页 |
4.1.3 菌种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76-77页 |
4.1.4 实验动物 | 第7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7-83页 |
4.2.1 大肠杆菌O157:H7的DNA的提取 | 第77页 |
4.2.2 ycbR基因的扩增 | 第77-78页 |
4.2.3 ycbR基因与T载体的连接 | 第78页 |
4.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78-79页 |
4.2.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79页 |
4.2.6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79页 |
4.2.7 pET28a-ycbR的构建 | 第79-80页 |
4.2.8 YCBR蛋白的自动诱导表达 | 第80页 |
4.2.9 聚丙烯酰胺SDS-PAGE电泳 | 第80-81页 |
4.2.10 YCBR蛋白的纯化 | 第81页 |
4.2.11 抗YCBR抗体的制备 | 第81-82页 |
4.2.12 抗YCBR抗体效价的评定 | 第82页 |
4.2.13 Westernblot实验 | 第82-83页 |
4.2.14 细胞的培养 | 第83页 |
4.2.15 抗YCBR抗体对大肠杆菌O157:H7粘附的作用 | 第83页 |
4.2.16 统计学分析 | 第8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3-89页 |
4.3.1 ycbR基因的扩增 | 第83-85页 |
4.3.2 pET28a-ycbR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5-86页 |
4.3.3 YCBR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86页 |
4.3.4 抗YCBR抗体的制备与抗体效价的评定 | 第86-87页 |
4.3.5 Westernblot实验结果 | 第87-88页 |
4.3.6 抗YCBR抗体对大肠杆菌O157:H7粘附的影响 | 第88-89页 |
4.4 讨论 | 第89-9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乳酸片球菌对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膜形成的生物控制 | 第91-103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91-92页 |
5.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91-92页 |
5.1.2 菌种 | 第92页 |
5.1.3 培养基的配制 | 第92页 |
5.1.4 其他材料 | 第92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92-96页 |
5.2.1 菌种的复苏活化 | 第92-93页 |
5.2.2 乳酸菌片球菌PA003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93页 |
5.2.3 细菌自动聚集实验 | 第93-94页 |
5.2.4 细菌表面亲疏水性和路易斯酸碱特性 | 第94页 |
5.2.5 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 第94页 |
5.2.6 细菌在无生命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实验 | 第94-95页 |
5.2.7 乳酸片球菌PA003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 | 第95页 |
5.2.8 菌落的计数 | 第95-96页 |
5.2.9 数据分析 | 第96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6-101页 |
5.3.1 乳酸片球菌PA003的抑菌活性 | 第96-97页 |
5.3.2 细菌自动聚集实验结果 | 第97页 |
5.3.3 细菌表面的亲疏水性和路易斯酸碱性 | 第97-98页 |
5.3.4 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 第98-99页 |
5.3.5 乳酸片球菌PA003对病原菌生物膜的抑制分析 | 第99-101页 |
5.4 讨论 | 第101-10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nisin-EGFP荧光探针对G~+的检测 | 第103-113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103-104页 |
6.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03页 |
6.1.2 菌种和培养基 | 第103页 |
6.1.3 本实验所使用的载体和引物 | 第103-104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104-107页 |
6.2.1 菌种的活化培养 | 第104-105页 |
6.2.2 pET42a-spaN-egfp载体的构建 | 第105页 |
6.2.3 pET28b-spaN-egfp载体的构建 | 第105-106页 |
6.2.4 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106页 |
6.2.5 Nisin-EGFP荧光探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结合能力测定 | 第106-107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7-111页 |
6.3.1 pET42a-spaN-egfp载体的构建 | 第107-108页 |
6.3.2 pET28b-spaN-egfp载体的构建 | 第108-109页 |
6.3.3 nisin-EGFP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109-110页 |
6.3.4 nisin-EGFP荧光探针对三种G~+的结合能力测定 | 第110-111页 |
6.4 讨论 | 第111-11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13-116页 |
7.1 结论 | 第113-115页 |
7.1.1 对食品生产系统中的生物膜菌群进行分析 | 第113-114页 |
7.1.2 ycbR基因对大肠杆菌粘附的影响 | 第114页 |
7.1.3 乳酸片球菌PA003对生物膜的生物控制 | 第114页 |
7.1.4 Nisin-EGFP探针对G~+菌的检测 | 第114-115页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5页 |
7.3 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