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自动组对机控制算法研究及系统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概述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状况 | 第12-19页 |
1.2.1 国内相关技术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相关技术发展状况 | 第14-19页 |
1.3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19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1.4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钢管自动组对机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21-32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钢管自动组对机课题要求 | 第21-22页 |
2.2.1 钢管焊接前后技术参数 | 第21-22页 |
2.2.2 钢管自动组对机研制内容和目标 | 第22页 |
2.3 钢管自动组对机总体方案设计 | 第22-24页 |
2.3.1 钢管自动组对机的总体方案 | 第22-23页 |
2.3.2 钢管自动组对机的组对原理 | 第23-24页 |
2.4 钢管自动组对机主要机构设计 | 第24-31页 |
2.4.1 钢管自动组队机进料机构设计 | 第24-26页 |
2.4.2 龙门架机构设计 | 第26-27页 |
2.4.3 钢管参数测量及焊前预热机构设计 | 第27-29页 |
2.4.4 出料机构设计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钢管自动组对机控制系统算法研究 | 第32-48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组对机坐标系的建立及变换 | 第32-38页 |
3.2.1 组对机坐标系的建立 | 第32-33页 |
3.2.2 组对机坐标系的变换 | 第33-38页 |
3.3 绝对式旋转光电编码器数据换算 | 第38-40页 |
3.3.1 编码器相对数据换算 | 第38-39页 |
3.3.2 编码器线性数据换算 | 第39-40页 |
3.4 钢管组对虚拟筒形空间算法 | 第40-45页 |
3.4.1 组对机坐标系零点的确定 | 第40-41页 |
3.4.2 钢管组对虚拟筒形空间的计算方法 | 第41-45页 |
3.5 钢管焊缝数据处理 | 第45-47页 |
3.5.1 钢管焊缝数据分析 | 第45页 |
3.5.2 钢管焊缝数据处理方法 | 第45-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钢管自动组对机电控系统设计 | 第48-64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电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48-51页 |
4.2.1 电控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48-49页 |
4.2.2 电控系统控制模式概述 | 第49-51页 |
4.3 电控系统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 第51-57页 |
4.3.1 运动控制卡 | 第51-52页 |
4.3.2 数字量输入输出卡 | 第52-53页 |
4.3.3 模拟量输入输出卡 | 第53页 |
4.3.4 步进电机驱动器 | 第53-55页 |
4.3.5 数显式压力表 | 第55页 |
4.3.6 激光传感器 | 第55-56页 |
4.3.7 绝对式旋转光电编码器 | 第56-57页 |
4.4 电控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 第57-63页 |
4.4.1 步进电机控制电路 | 第57-60页 |
4.4.2 液压限位电路 | 第60-62页 |
4.4.3 手持式操纵盒控制电路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钢管自动组对机实验研究 | 第64-71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钢管组对虚拟筒形空间算法实验及数据分析 | 第64-66页 |
5.2.1 钢管组对虚拟筒形空间算法实验 | 第64-65页 |
5.2.2 钢管组对虚拟筒形空间算法实验数据分析 | 第65-66页 |
5.3 组对机坐标系变换实验及数据分析 | 第66-70页 |
5.3.1 坐标系变换实验 | 第66-68页 |
5.3.2 坐标系变换实验数据分析 | 第68-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