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筝乐的创新表现及相关思考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传统筝派的形成及风格 | 第8-12页 |
1.1 传统筝派的形成 | 第8-9页 |
1.2 传统筝派的风格特征 | 第9-12页 |
1.2.1 山东筝派 | 第9页 |
1.2.2 河南筝派 | 第9-10页 |
1.2.3 浙江筝派 | 第10页 |
1.2.4 潮州筝派 | 第10-11页 |
1.2.5 客家筝派 | 第11-12页 |
2 传统筝乐的表现形式 | 第12-20页 |
2.1 题材特征 | 第12页 |
2.2 传统曲式结构 | 第12-13页 |
2.3 传统调式音阶 | 第13-15页 |
2.4 传统技法 | 第15-20页 |
2.4.1 右手技法 | 第15-17页 |
2.4.2 左手技法 | 第17-19页 |
2.4.3 传统技法总结 | 第19-20页 |
3 现代筝乐的创作风格与创新表现 | 第20-39页 |
3.1 现代筝乐的创作风格 | 第20-25页 |
3.1.1 创作背景 | 第20页 |
3.1.2 创作主体多元化 | 第20-22页 |
3.1.3 创作题材多样化 | 第22-24页 |
3.1.4 创作观念不断更新 | 第24-25页 |
3.2 现代筝乐的创新表现 | 第25-39页 |
3.2.1 曲式结构 | 第25-26页 |
3.2.2 调式音阶 | 第26-27页 |
3.2.3 技法创新 | 第27-33页 |
3.2.4 新和声色彩布局 | 第33-34页 |
3.2.5 新音色音响 | 第34-36页 |
3.2.6 “非固定型”节拍律动 | 第36-37页 |
3.2.7 演奏形式的创新 | 第37-39页 |
4 现代筝乐创新中的思考 | 第39-45页 |
4.1 现代筝乐创新与审美需求之间的辩证统一 | 第39-41页 |
4.1.1 “可听性”减弱 | 第40页 |
4.1.2 “民族性”减弱 | 第40-41页 |
4.2 现代筝乐创新中筝乐流派的发展 | 第41-45页 |
4.2.1 “学院派”取代“地方流派” | 第41-42页 |
4.2.2 当今筝乐流派的发展概况 | 第42-43页 |
4.2.3 当今如何发展筝乐流派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