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马格利特艺术特色形成原因 | 第11-21页 |
1.1 童年经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1 儿时记忆对艺术的影响 | 第11页 |
1.1.2 母亲之死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 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对马格利特的影响 | 第12-14页 |
1.3 基里科对马格利特的启示 | 第14-16页 |
1.4 马格利特与恩斯特拼贴的关联性 | 第16-17页 |
1.5 马格利特与超现实主义 | 第17-21页 |
第2章 马格利特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 | 第21-36页 |
2.1 语言描述的悖论 | 第21-25页 |
2.2 现成物拼贴 | 第25-26页 |
2.3 置换 | 第26-30页 |
2.3.1 复合物 | 第26-28页 |
2.3.2 内与外的联系 | 第28-29页 |
2.3.3 天空的元素 | 第29页 |
2.3.4 跨越历史的置换 | 第29-30页 |
2.4 “连环画”形式 | 第30-31页 |
2.5 不稳定的组合 | 第31页 |
2.6 违背常理的表现 | 第31-33页 |
2.7 表象与对象的融合 | 第33页 |
2.8 制造悬疑 | 第33-34页 |
2.9 马格利特独特表现方式在波普艺术中的表现 | 第34-36页 |
第3章 马格利特绘画作品的典型形象 | 第36-43页 |
3.1 “栏杆”与“大铃铛”:拟人化与无意义的飘浮 | 第36-37页 |
3.2 火、树叶:躁动与孤独的象征 | 第37-39页 |
3.3 女性形象 | 第39-43页 |
3.3.1 女性性别特征——神奇与情欲 | 第39-41页 |
3.3.2 画中的妻子 | 第41-42页 |
3.3.3 维纳斯形象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