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信号控制交叉口过街行人流仿真建模及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3-14页
        1.2.1 研究思路第13页
        1.2.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36页
    2.1 行人过街基本特性研究第17-20页
        2.1.1 行人到达特性第17-18页
        2.1.2 行人过街速度第18页
        2.1.3 行人过街时间及延误第18-20页
    2.2 行人交通流特性研究第20-31页
        2.2.1 行人流宏观特性第20-21页
        2.2.2 行人流动力学模型第21-29页
        2.2.3 行人运动仿真软件第29-31页
    2.3 行人过街设施设计研究第31-35页
        2.3.1 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第31-33页
        2.3.2 行人过街设施设计理论和方法第33-34页
        2.3.3 行人过街设施设计规范第34-35页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特性研究第36-56页
    3.1 行人过街交通特性调查方法第36页
    3.2 基于时空轨迹的行人过街交通特性提取方法第36-40页
        3.2.1 行人过街交通特性提取方法流程第36-37页
        3.2.2 行人轨迹坐标标定方法第37-39页
        3.2.3 行人过街交通特性提取方法第39-40页
    3.3 行人过街交通特性调查与分析第40-54页
        3.3.1 调查内容第40-41页
        3.3.2 调查方案描述第41-42页
        3.3.3 调查结果分析第42-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无机动车干扰的信号交叉口过街行人流仿真建模第56-69页
    4.1 耦合社会力的行人元胞自动机模型第56-60页
        4.1.1 建模思路第56页
        4.1.2 模型构建第56-60页
    4.2 模型参数标定第60-62页
    4.3 模型验证第62-66页
    4.4 仿真结果分析第66-68页
        4.4.1 行人过街过程分析第66-67页
        4.4.2 行人速度变化图及分析第67-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考虑人-车交互作用的信号交叉口过街行人流仿真建模第69-93页
    5.1 信号交叉口行人-机动车冲突分析第69-72页
        5.1.1 行人-机动车冲突类型第69-70页
        5.1.2 行人-机动车交互作用事件定义第70-71页
        5.1.3 行人-机动车相互干扰下的运动行为特征分析第71-72页
    5.2 基于事件分析(Event-based)的行人-机动车交互行为建模第72-77页
        5.2.1 Binary Logit模型基础背景介绍第72-75页
        5.2.2 机动车避让行人行为模型第75-76页
        5.2.3 行人穿越机动车流行为模型第76-77页
    5.3 行人-机动车相互干扰的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第77-92页
        5.3.1 模型框架设计第77-78页
        5.3.2 模型构建第78-82页
        5.3.3 模型标定第82-89页
        5.3.4 仿真结果分析第89-92页
    5.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信号交叉口过街行人流仿真模型应用第93-107页
    6.1 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横道宽度和信号时长设计方法第93-101页
        6.1.1 人行横道宽度设计流程第93-94页
        6.1.2 行人过街时间与人行横道宽度关系分析第94-96页
        6.1.3 行人过街时间计算模型第96页
        6.1.4 人行横道宽度确定方法第96-100页
        6.1.5 行人过街信号绿灯时间计算第100-101页
    6.2 基于MATLAB GUI的信号交叉口过街行人流仿真软件模块开发第101-105页
        6.2.1 MATLAB GUI简介第101-102页
        6.2.2 软件平台框架设计第102-104页
        6.2.3 功能实现第104-105页
    6.3 案例应用第105-106页
    6.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7-110页
    7.1 研究工作总结第107-108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08-109页
    7.3 研究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附录A:仿真模型MATLAB程序代码第119-149页
    附录A.1 环境设置及参数输入第119-122页
    附录A.2 行人运动第122-134页
    附录A.3 机动车运动第134-137页
    附录A.4 行人与机动车交互作用第137-147页
    附录A.5 运行过程与结果的可视化第147-149页
作者简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NA160通过SIARF10对番茄叶片失水和果实发育的调控作用
下一篇:基于代谢组学的人参总皂苷改善模拟微重力导致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