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电动汽车和充换电站及充电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9-11页 |
1.2.1 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9-10页 |
1.2.2 充换电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0页 |
1.2.3 充电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0-11页 |
1.2.4 充换电站的谐波分析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中存在的谐波问题及分析 | 第13-25页 |
2.1 电动汽车的应用 | 第13页 |
2.2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 | 第13-14页 |
2.3 充换电站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 第14-16页 |
2.3.1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系统组成 | 第14-15页 |
2.3.2 整流装置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5-16页 |
2.4 非正弦电路的谐波与功率因数分析 | 第16-24页 |
2.4.1 六脉冲整流充电机的谐波特性分析 | 第19-20页 |
2.4.2 十二脉冲整流充电机的谐波特性分析 | 第20-22页 |
2.4.3 脉宽调制整流充电机的谐波特性分析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不同类型充电机的谐波仿真分析 | 第25-39页 |
3.1 充电机等效模型的建立 | 第25-29页 |
3.1.1 充电机理论分析 | 第25页 |
3.1.2 等效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3.1.3 仿真软件的选择 | 第28-29页 |
3.2 六脉冲整流充电机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3.2.1 六脉冲整流充电机仿真模型 | 第29页 |
3.2.2 六脉冲整流充电机仿真结果 | 第29-30页 |
3.3 十二脉冲整流充电机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3.3.1 十二脉冲整流充电机仿真模型 | 第30-31页 |
3.3.2 十二脉冲整流充电机仿真结果 | 第31-32页 |
3.4 脉宽调制整流充电机模型的建立 | 第32-38页 |
3.4.1 脉宽调制整流充电机主电路仿真模型 | 第32-33页 |
3.4.2 脉宽调制整流充电机控制电路仿真模型 | 第33-37页 |
3.4.3 脉宽调制整流充电机仿真结果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仿真建模的不同类型充电机组合接入系统谐波分析 | 第39-46页 |
4.1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4.2 谐波叠加抵消原理 | 第40页 |
4.3 不同类型充电机组合接入系统 | 第40-45页 |
4.3.1 六脉冲不控整流与十二脉波整流充电机混合接入系统 | 第41-42页 |
4.3.2 六脉冲不控整流与脉宽调制整流充电机混合接入系统 | 第42-43页 |
4.3.3 三种充电机组合接入系统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充换电站谐波特性研究 | 第46-58页 |
5.1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计算研究 | 第46-50页 |
5.1.1 蒙特卡洛方法 | 第46-47页 |
5.1.2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5.1.3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充电负荷计算方法 | 第48-50页 |
5.2 考虑电网谐波限值和等效负荷曲线方差的有序充电谐波特性研究 | 第50-57页 |
5.2.1 最优化模型 | 第50-51页 |
5.2.2 人工蜂群算法 | 第51-52页 |
5.2.3 算法方案 | 第52-54页 |
5.2.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