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缘由 | 第8页 |
1.2 文献述评与问题的提出 | 第8-14页 |
1.2.1 文献述评 | 第8-13页 |
1.2.2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衰败的基本表现 | 第16-33页 |
2.1 全国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衰败的一般情况 | 第16-18页 |
2.2 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衰败的典型调查:以J校为例 | 第18-29页 |
2.2.1 个案选择:J校 | 第18-21页 |
2.2.2 J校衰败的基本表现 | 第21-29页 |
2.3 J校衰败原因的访谈探寻 | 第29-33页 |
2.3.1 对校领导与相关教师的访谈 | 第29-30页 |
2.3.2 对周边村民的访谈 | 第30-32页 |
2.3.3 基于访谈而引发的补充与思考 | 第32-33页 |
3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衰败的原因及影响 | 第33-51页 |
3.1 城镇化进程中衰败学校的共同特征 | 第33-42页 |
3.1.1 学校离中心城市普遍较近 | 第33-37页 |
3.1.2 本地区劳动力输出较多 | 第37-41页 |
3.1.3 教育质量步入下滑轨道 | 第41-42页 |
3.2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学校衰败的原因:以J校为例的分析 | 第42-48页 |
3.2.1 诱因:城市对乡村优质师资与生源的虹吸导致办学质量下降 | 第42-46页 |
3.2.2 主因:城乡二元政策软化致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举家外迁务工 | 第46-48页 |
3.3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日益衰亡的不利影响 | 第48-51页 |
3.3.1 不利于部分留守儿童获取应有的教育 | 第48-49页 |
3.3.2 难以继续承载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 第49-51页 |
4 辩证对待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衰败现象 | 第51-59页 |
4.1 如何辩证对待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学校的衰亡 | 第51-53页 |
4.1.1 在空间上能够城市化的应允许其自然衰亡 | 第51页 |
4.1.2 在空间上不能城市化且有优秀办学传统的应予以保建 | 第51-53页 |
4.2 J校的城市化前景及保建的理由 | 第53-54页 |
4.2.1 J校与县城间有天然的屏障,难以在空间上城市化 | 第53页 |
4.2.2 J校有优秀的办学传统,应予以保建 | 第53-54页 |
4.3 保建J校的几点建议 | 第54-59页 |
4.3.1 政府帮扶: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其确立为重点帮扶对象 | 第54-55页 |
4.3.2 J校自救: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打造高质量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 | 第55-57页 |
4.3.3 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重视共同体的构建 | 第57页 |
4.3.4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学校保建时需注意的问题 | 第57-59页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1:部分田野调查的调研日志(节选三篇) | 第64-69页 |
附录2:访谈提纲(针对在校教师及管理人员) | 第69-70页 |
附录3:访谈提纲(访谈对象为学校周边村民)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