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论文

竺可桢“求是”教育思想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1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第11-14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页
    第四节 文献综述第14-19页
        一 研究现状第14-19页
        二 研究现状评述第19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一 文献法第19-20页
        二 历史研究法第20页
    第六节 研究思路第20-22页
第二章“求是”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第22-30页
    第一节 历史背景第22-25页
        一 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第22-24页
        二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第24-25页
    第二节 思想渊源第25-30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第25-26页
        二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影响第26-27页
        三 哈佛大学教育改革的影响第27-30页
第三章“求是”教育思想的内涵第30-38页
    第一节“求是”精神的含义第30-33页
    第二节“求是”精神与竺可桢教育思想之间的关系第33-35页
    第三节 切实履行求是路径第35-38页
第四章“追求真理、培育英才”的办学理念第38-44页
    第一节 立足本国,关注世界潮流第38-40页
    第二节 目标高远,培养领袖人材第40-41页
    第三节 多重使命,尽显大学功能第41-44页
        一 社会责任:服务地方 改良社会第41-42页
        二 道德责任:海上灯塔 社会之光第42-43页
        三 学术责任:振兴科学 繁荣文化第43-44页
第五章“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治校方略第44-52页
    第一节 宁缺毋滥,招收优秀学生第44-46页
        一 联合招生,开拓优质生源第44-45页
        二 严格把关,杜绝后门第45页
        三 实行贷金和工读相结合的制度第45-46页
    第二节 教授治校,实行民主办学第46-48页
        一 健全机构,厘定章则第46-47页
        二 遴选教授,分工负责第47页
        三 校务公开,作风民主第47-48页
    第三节 德智并重,注重教育质量第48-49页
        一 加强智能培养,重视实践训练第48-49页
        二 试行导师制度,注重教训合一第49页
    第四节 科研为重,营造学术氛围第49-52页
        一 倡导科学精神,重在身体力行第50页
        二 成立科研院所,组织研究力量第50-51页
        三 营造学术氛围,收获累累硕果第51-52页
第六章“慎思明辨、求是笃行”的学风建设第52-57页
    第一节 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第52-54页
    第二节 慎思、明辨的思维习惯第54页
    第三节 注重实验的求证和实验的检验第54-57页
第七章“求是”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建设的启示第57-60页
    第一节 倡导“求是”学风,重塑大学精神第57-58页
    第二节 兼收并蓄,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第58页
    第三节 教授治校,营造民主自由环境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寻找教育学的哲学之根
下一篇:GH教育学校营销策略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