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页 |
1.2 公路斜交桥震害现象 | 第15-17页 |
1.3 公路斜交桥抗震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国外抗震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抗震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概述及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1 地震易损性概述 | 第19页 |
1.4.2 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斜交箱梁桥的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23-35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3页 |
2.2 特征值分析理论及方法 | 第23-25页 |
2.2.1 特征值分析理论 | 第23-24页 |
2.2.2 特征值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2.3.1 上部结构的模拟 | 第25-27页 |
2.3.2 支座单元模拟 | 第27-28页 |
2.3.3 其它构件的模拟 | 第28页 |
2.4 斜交箱梁桥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28-33页 |
2.4.1 与正交箱梁桥的动力特性的比较 | 第28-30页 |
2.4.2 斜交角度对斜交箱梁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2.4.3 斜度30度斜交箱梁桥的振型参与质量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斜交箱梁桥的地震反应谱分析 | 第35-47页 |
3.1 地震反应谱理论 | 第35-38页 |
3.1.1 反应谱定义 | 第35页 |
3.1.2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 第35-37页 |
3.1.3 振型分解反应谱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流程 | 第37-38页 |
3.2 反应谱参数的选择及荷载工况的定义 | 第38-39页 |
3.2.1 反应谱参数的选择 | 第38页 |
3.2.2 反应谱荷载工况的定义 | 第38-39页 |
3.3 E1地震作用 | 第39-42页 |
3.3.1 纵向地震响应 | 第39-40页 |
3.3.2 横向地震响应 | 第40-42页 |
3.4 E2地震作用 | 第42-45页 |
3.4.1 纵向地震响应 | 第42-44页 |
3.4.2 横向地震响应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斜交箱梁桥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47-89页 |
4.1 易损性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4.1.1 概念 | 第47页 |
4.1.2 易损性曲线建立方法 | 第47页 |
4.1.3 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流程 | 第47-48页 |
4.2 桥梁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8-52页 |
4.2.1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48-50页 |
4.2.2 上部结构——线弹性梁单元 | 第50页 |
4.2.3 下部结构——纤维模型(Fiber Model) | 第50-52页 |
4.2.4 其它构件 | 第52页 |
4.3 地震动输入 | 第52-54页 |
4.3.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2-53页 |
4.3.2 地震动参数的选择 | 第53-54页 |
4.4 地震损伤指标的确定 | 第54-56页 |
4.4.1 结构破坏准则 | 第54-55页 |
4.4.2 损伤状态的描述及损伤指标的量化 | 第55-56页 |
4.5 基于位移延性比的桥墩损伤指标确定 | 第56-64页 |
4.5.1 损伤指标的确定 | 第56-58页 |
4.5.2 弹塑性弯矩-曲率(P-M -Φ)曲线 | 第58-64页 |
4.6 斜交箱梁桥墩柱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64-88页 |
4.6.1 时程分析方法 | 第64-69页 |
4.6.2 基于墩柱位移延性比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 第69-76页 |
4.6.3 结构易损性分析 | 第76-88页 |
4.6.3.1 结构易损性曲线的建立 | 第76-77页 |
4.6.3.2 30 度斜交桥与正交桥墩柱易损性比较 | 第77-83页 |
4.6.3.3 纵向地震作用下斜度对斜交箱梁桥墩柱易损性的影响 | 第83-85页 |
4.6.3.4 横向地震作用下斜度对斜交箱梁桥墩柱易损性的影响 | 第85-8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89页 |
5.2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9-90页 |
5.3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附录A 地震波的选择(80 条实录波)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