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车身论文

基于接头优化的车身轻量化设计及接头刚度实验装备开发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7页
    1.2 车身轻量化研究进展第17-20页
    1.3 车身接头研究综述第20-24页
        1.3.1 车身接头简化模型研究第21-22页
        1.3.2 车身接头优化研究第22页
        1.3.3 车身接头实验研究第22-2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2章 车身刚度有限元模型建立第25-33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有限元基本原理与方法第25-27页
    2.3 白车身刚度建模第27-31页
        2.3.1 白车身刚强度模型建模原则第27页
        2.3.2 模型的简化处理第27-28页
        2.3.3 网格划分与质量控制第28-30页
        2.3.4 车身焊点模型第30-31页
    2.4 基于接头强化的车身刚度模型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车身刚度分析第33-43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车身刚度评价指标与分析理论第33-36页
        3.2.1 车身刚度评价指标第33-34页
        3.2.2 车身扭转刚度理论第34页
        3.2.3 车身弯曲刚度理论第34-36页
    3.3 原车身模型刚度计算第36-40页
        3.3.1 扭转刚度计算第36-38页
        3.3.2 弯曲刚度计算第38-40页
    3.4 车身刚度对不同接头的灵敏度第40-42页
        3.4.1 接头强化车身模型刚度计算第40-41页
        3.4.2 不同接头的全局刚度比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基于接头结构优化的车身轻量化设计第43-55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结构优化常用方法介绍第43-47页
        4.2.1 形状优化第43-44页
        4.2.2 形貌优化第44页
        4.2.3 尺寸优化第44页
        4.2.4 拓扑优化第44-47页
    4.3 车身轻量化设计第47-54页
        4.3.1 轻量化设计策略第47页
        4.3.2 车身接头结构优化第47-50页
        4.3.3 板厚对车身扭转刚度的灵敏度分析第50-52页
        4.3.4 车身板材厚度优化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接头刚度数值分析与实验装备开发第55-68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接头刚度分析理论第55-56页
    5.3 车身接头刚度仿真分析第56-58页
        5.3.1 接头模型的截取第56-57页
        5.3.2 接头的约束与加载第57-58页
    5.4 乘用车接头刚度测量装备开发第58-64页
        5.4.1 设计原理第58页
        5.4.2 装置结构设计第58-63页
        5.4.3 电控系统与软件开发第63-64页
    5.5 装置特点分析第64-65页
    5.6 实验分析第65-67页
    5.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声源识别与精细化建模的进气系统声学仿真与改进
下一篇:车载全景影像系统技术研究和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