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陶渊明诗文英译研究
中文摘要 | 第7-13页 |
ABSTRACT | 第13-2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21-42页 |
第一节 陶渊明诗文英译综述 | 第22-28页 |
一、海外陶渊明诗文英译概述 | 第22-26页 |
二、国内陶渊明诗文英译概述 | 第26-28页 |
第二节 陶渊明诗文英译研究综述 | 第28-33页 |
一、陶渊明诗文英译研究的整体概述 | 第28-30页 |
二、陶渊明诗文英译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33-42页 |
第二章 海外陶诗英译者的整体审度与多元化阐释 | 第42-77页 |
第一节 艾克尔的“因诗知人”阐释 | 第43-49页 |
一、对陶渊明思想倾向的总体把握 | 第43-47页 |
二、对陶渊明隐士形象的解读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张、辛合译本的“过度”阐释 | 第49-54页 |
一、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整体认识 | 第50-52页 |
二、对陶渊明思想倾向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 第52-54页 |
第三节 海陶玮的“知人论世”阐释 | 第54-60页 |
一、对陶渊明诗文创作背景的理解 | 第55-56页 |
二、对现实世界与作品中陶渊明的关系解读 | 第56-60页 |
第四节 戴维斯的“存疑”阐释 | 第60-69页 |
一、对中国学者陶学研究的质疑与批判 | 第61-64页 |
二、对陶渊明人格的阐释 | 第64-66页 |
三、对陶渊明诗歌特征的理解 | 第66-69页 |
第五节 辛顿“走向现代读者”的阐释 | 第69-75页 |
一、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的解读 | 第70-73页 |
二、以目的语读者为目标的阐释方式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第三章 海外陶诗英译中的学术型翻译路径 | 第77-116页 |
第一节 考证与翻译 | 第79-88页 |
第二节 评注与翻译 | 第88-97页 |
第三节 学术型翻译的语言特征 | 第97-103页 |
第四节 深层意义的探究 | 第103-113页 |
小结 | 第113-116页 |
第四章 海外陶诗英译中创作型翻译路径 | 第116-149页 |
第一节 译文形式自由 | 第119-129页 |
第二节 节奏处理灵活 | 第129-137页 |
第三节 译文语言多重个性呈现 | 第137-145页 |
小结 | 第145-149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149-170页 |
第一节 海外陶诗英译者阐释意图的差异性与有限性 | 第149-157页 |
第二节 两种翻译策略的得与失 | 第157-165页 |
第三节 海外陶诗英译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 第165-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1页 |
附录 | 第181-182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82-183页 |
致谢 | 第183-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