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列控系统及安全计算机概述 | 第12-14页 |
1.1.2 故障注入在安全计算机测试中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安全计算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故障注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2 故障注入测试方法研究 | 第22-36页 |
2.1 故障注入概述 | 第22-24页 |
2.1.1 故障注入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2.1.2 故障注入的特点 | 第23-24页 |
2.2 故障注入分类 | 第24-28页 |
2.2.1 基于硬件的故障注入 | 第25-26页 |
2.2.2 基于软件的故障注入 | 第26-27页 |
2.2.3 基于仿真的故障注入 | 第27-28页 |
2.2.4 基于混合的故障注入 | 第28页 |
2.3 故障的属性及模型分析 | 第28-30页 |
2.3.1 常见故障属性 | 第28-29页 |
2.3.2 故障测试模型 | 第29-30页 |
2.4 基于FARM模型的安全计算机故障注入 | 第30-33页 |
2.4.1 FARM故障注入模型 | 第30-33页 |
2.4.2 面向安全计算机的故障注入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3 安全计算机平台故障分析及模型研究 | 第36-58页 |
3.1 下一代列控安全计算机平台 | 第36-41页 |
3.1.1 概述 | 第36-40页 |
3.1.2 技术特点 | 第40-41页 |
3.2 安全计算机平台的安全需求及故障分析 | 第41-47页 |
3.2.1 安全计算机平台安全需求 | 第41-42页 |
3.2.2 安全计算机平台故障分析 | 第42-47页 |
3.3 安全计算机平台故障模型 | 第47-56页 |
3.3.1 一般的故障传播模型 | 第47-48页 |
3.3.2 安全计算机工作模型 | 第48-50页 |
3.3.3 安全计算机平台的动态故障树模型 | 第50-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安全计算机平台故障注入的设计与实现 | 第58-78页 |
4.1 故障注入的功能需求 | 第58-59页 |
4.2 基于FARM模型的安全计算机故障注入器架构 | 第59-61页 |
4.3 安全计算机平台故障注入环境 | 第61-63页 |
4.4 安全计算机平台总线故障注入实现 | 第63-66页 |
4.4.1 基于FARM模型的总线故障负载设计 | 第63-64页 |
4.4.2 总线故障注入结果 | 第64-66页 |
4.5 安全计算机平台时钟同步故障注入实现 | 第66-69页 |
4.5.1 基于FARM模型的时钟同步故障负载 | 第66-67页 |
4.5.2 时钟故障注入结果 | 第67-69页 |
4.6 安全计算机平台寄存器故障注入实现 | 第69-72页 |
4.6.1 基于FARM模型的寄存器故障负载设计 | 第69-70页 |
4.6.2 寄存器故障注入结果 | 第70-72页 |
4.7 安全计算机平台逻辑比较故障注入实现 | 第72-74页 |
4.7.1 基于FARM模型的逻辑比较故障负载设计 | 第72-73页 |
4.7.2 逻辑比较故障注入结果 | 第73-74页 |
4.8 故障注入的结果测评分析 | 第74-76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 结论 | 第78-80页 |
5.1 总结 | 第78-79页 |
5.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图索引 | 第84-86页 |
表索引 | 第86-8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